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曲靖红瓦房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蔡衍

曲靖师范学院 物流管理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曲靖红瓦房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电商与农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红瓦房物流存在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专业人员匮乏及土地资源限制三大核心问题。具体表现为:物流网点分散、配送效率低下,农产品保存技术落后导致损耗率高,且缺乏专业仓储设施与信息化管理系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三大对策:一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引入自动化设备并优化配送网络;二是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培训,通过政策激励吸引专业人才;三是创新仓储模式,利用闲置土地推广共享仓储与移动冷库,并普及科学保鲜技术。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改进,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效率,为红瓦房农村电商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切实助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红瓦房;仓储优化

一、红瓦房物流最后一公里发展现状

“最后一公里”指物流运输与消费人员之间的一个最后环节的概念,在商品消费当中是指运输配送的最后阶段,在生产过程中是指收取包裹揽件的部分。城镇化物流特别是京东等企业已经实现了全城送货上门,但是在农村,最后派件仍然很困难,所以就存在了物流运输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现在主要靠集中派送包裹的方式解决。但这样的做法引发了物流运输效率低、物流成本上升等问题,不利于农村物流的发展。

在消费物流方面,由于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设施设备问题红瓦房的包裹快递无法直接送货上门,只有在乡镇设有物流网点,红瓦房村民在网上购物只能到乡镇上取快递,然而村民为节省来往的车费只能在赶集或是买的快递全部到达菜鸟驿站之后再取,因此村民没有很好的物流服务体验感。

红瓦房在生产物流方面,由于快件数量少,购买的消费者人数少的问题,如果使用上门揽会造成大量成本增加,“最后一公里” 服务难题在红瓦房物流中凸显,揽件效率不佳,极大制约了农村农产品的外销。物流效率的低下,更是给农产品电商发展蒙上阴影。如今,红瓦房物流的 “最后一公里”问题,已严峻到足以阻碍当地经济发展。为扭转这一局面,后续需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培育专业物流人才、借助互联网技术赋能等维度,全方位优化红瓦房物流体系,切实为农村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

二、红瓦房物流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水平低

红瓦房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水平低,严重影响物流配送效率,使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使部分消费者购买物品后存在接收困难的问题。从事电商业务的农村居民出现物品难以卖出或是成本过高的情况,不利于农村电商发展。且由于缺乏专业的物流信息化系统,物流企业难以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与合理调度,常出现车辆空载、货物积压等状况,进一步加剧了物流资源的浪费与成本的攀升。

(二)专业性物流人员短缺

红瓦房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较慢,严重缺乏专业性的物流人才。红瓦房地区物流人才匮乏,致使物品揽收与派件工作效率低下且缺乏科学性,直接拉低了整体物流效率。这一状况不仅给农村农产品的销售增添阻碍,也严重制约了红瓦房电子商务的进步。人才不足使得同一名物流工作人员不得不肩负起多个村庄的全部揽收及配送任务,工作负荷过大,效率自然难以提升。如此一来,红瓦房农村物流运输中棘手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愈发失控,成为红瓦房电商发展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 。

(三)土地资源限制

由于土地性质的限制,红瓦房土地多为农用田不能用于仓库的建设所以其没有专业的仓储设施设备,村民的农产品基本上都是用“土办法”保存,采用这样的办法大大降低了产品质量,如蔬菜水果的保存。由于没有专门的仓库,想要做电子商务的村民只能将产品存放在自己家里等着快递员或是自己到物流网点发货,因此加大了物流成本。

三、红瓦房物流“最后一公里”建议及措施

(一)完善基础建设,畅通物流脉络

为改善红瓦房物流现状,需从多方面着手:提升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水平,引入电动叉车、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设备,改造仓库布局并搭建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大道路建设与维护投入,优化配送网点布局并采用多元化最后一公里配送方式;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物流成本补贴,并组织电商培训、建立服务中心,以此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

(二)配送人员培训与管理

物流行业发展方兴未艾、欣欣向荣,但专业人才培育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目前高校人才输送难以满足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尤其对于农村物流专业来说,其往往有着较大的劳动强度,而可获取的利润却远不及城市物流,因此农村物流对优秀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较为薄弱,人才引进存在定的困难,政府部门应基于地区现状制定人才引进与培育的系列优惠政策,如给予房租补贴,减免税收等,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的职业环境,改进基础设施条件,使更多在物流管理及网络技能方面有突出优势的专业人才选择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发展事业,实现白我价值。

(三)突破土地限制,强化仓储保障

鉴于红瓦房农用田土地性质限制仓储建设的现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依据政策规定,探索将部分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废弃学校或厂房等,通过租赁、改造等方式,转化为物流仓储用地。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移动仓储和共享仓储模式,引入可移动的模块化仓储设施,如装配式冷库、集装箱式仓库等,灵活布局于合适场地,满足农产品临时存储需求;同时,鼓励村民联合起来,整合闲置空间,打造共享仓储点,集中存放农产品,降低个体存储成本。

参考文献:

[1]毛世平,刘婉钰,林青宁.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结构及政策取向——兼论农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经费投入[J/OL].农业经济问题,1-14[2025-03-07].https://doi.org/10.13246/j.cnki.iae.20250304.002.

[2]寒梅.宁南县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全力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N].凉山日报(汉),2025-02-23(004).

[3]张溶.基于居民和游客双重视角下“网红村”红瓦房的情感空间结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