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面向信息共享的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

作者

付振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复合材料技术中心 北京 101300

摘要:闭环供应链涵盖了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两大组成部分,二者紧密连接,共同促进了物料的循环利用。通过这两个环节的协同作用,闭环供应链能够实现物料的多轮次流转,从而显著降低社会生产对原材料及能源的依赖,并减少废弃物排放,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正因如此,闭环供应链凭借其显著的正面外部效应,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物料恒定辨识构成了闭环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石。面向信息共享的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研究,旨在探讨在信息共享环境下,如何实现闭环供应链中物料的准确、高效辨识。研究通过分析物料编码体系、信息平台建设及信息读写技术等关键要素,构建了物料恒定辨识体系。同时,针对物料恒定辨识在闭环供应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恒定辨识;物料;信息共享;闭环供应链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闭环供应链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正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它巧妙地将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融为一体,通过物料的高效循环再利用,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显著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及环境污染。这一过程中,信息的共享成为了闭环供应链高效运作的核心驱动力,而物料恒定辨识则是这一信息流动体系得以建立的先决条件。物料恒定辨识技术确保了物料在供应链各环节的准确追踪与识别,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了闭环供应链整体效能的提升。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面向信息共享的闭环供应链中物料恒定辨识的重要性、挑战及实施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面向信息共享的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

(一)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对信息共享的意义

物料恒定辨识构成了闭环供应链信息追踪的基石。闭环供应链,其时空跨度广泛,要求对每一件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及物料实施精确追踪,以区别于众多同型号物品。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在对物料及产品的恒定辨识之上,确保它们在供应链中的唯一性与可追溯性。进一步而言,物料恒定辨识是闭环供应链中信息采集与存储的首要条件。鉴于闭环供应链中的物品会经历多次生命周期的“重生”,每个周期内的数据对后续处理都至关重要。因此,数据的采集与存储工作极为繁重。在分散的数据存储环境中,要精确检索到某一特定产品的个性化信息,就必须依赖一个统一且稳定的标识符,即物料及产品的恒定辨识码。此外,物料恒定辨识还是闭环供应链回流处理环节的重要依据。与正向供应链不同,闭环供应链强调对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再利用。每个回流的产品及其组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合理的处理依赖于对每个产品、组件及物料的个性化信息的处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物料恒定辨识这一基础。综上所述,无论闭环供应链采用何种信息技术,物料恒定辨识都是信息共享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基础[1]。

(二)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的特点

1.在闭环供应链体系中,物料恒定辨识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它涉及不同实体乃至整个供应链网络中的物料识别与追踪。鉴于闭环供应链的核心目标在于确保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得到妥善处理,这就要求对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持续追踪与共享。在这个过程中,产品会依次流经闭环供应链上的各个实体,每个实体都需承担起识别物料并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的职责。更为复杂的是,由于产品可能经历多个生命周期,其识别工作有时还需跨越不同的供应链进行。这种跨供应链的物料识别进一步加剧了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的难度。它不仅要求各实体间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还需确保在物料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准确无误的识别与跟踪,以确保闭环供应链的顺畅运作与资源的有效利用。

2.闭环供应链中的物料恒定辨识,其独特之处在于它跨越了多个生命周期,展现出显著的时空广泛性。在闭环供应链体系中,产品及其各个组成单元,直至最基础的物料,当它们所属的上层产品或单元生命周期结束后,若经检测确认仍具备使用或修复价值,便会在新的上层产品或单元的生命周期中重新投入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重新利用的产品或单元可能与先前的类型不同,但它们共享着相同的组成单元或物料。因此,闭环供应链中的物料恒定辨识,是以物料为基本单元,并贯穿于其多生命周期的始终。这种多生命周期的辨识特性,使得产品和物料的存在时间与空间范围变得异常广泛,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信息收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二、面向信息共享的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体系构建

(一)物料编码体系

面向信息共享的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体系构建,其核心在于物料编码体系的建立。这一体系旨在确保闭环供应链中每个物料个体都能被准确、唯一地识别,并实现信息的持续追踪与共享。物料编码体系是闭环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基石。它要求为每一个物料分配一个独特的代码,这个代码不仅要在供应链内部保持一致,还要能在跨供应链的情况下实现识别。由于闭环供应链中物料的多生命周期特性和跨实体流转的需求,物料编码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在构建物料编码体系时,企业需考虑多个因素。首先,编码标准的选择至关重要。一个合适的编码标准不仅能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还能降低错误率。其次,编码体系的设计需兼顾物料的种类、属性、用途以及其在供应链中的位置等多维度信息,以确保编码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此外,随着供应链的不断发展和物料的更新换代,编码体系还需具备动态更新和扩展的能力。

(二)物料信息平台建设

面向信息共享的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体系构建,特别是物料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确保供应链高效运作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这一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对物料在闭环供应链中的精确识别与持续跟踪,从而满足采购业务管理对物料编码管理的高标准要求。在构建这一体系时,物料信息平台的建设是核心环节。该平台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与信息共享能力,能够实时采集、传输并分析物料在供应链中的流转信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物料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对物料编码的标准化管理,确保每个物料在供应链中都有一个唯一且准确的身份标识。物料编码管理在采购业务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物料识别的基础,更是实现供应链协同与信息共享的关键。通过物料信息平台,企业可以实现对物料编码的统一管理与维护,确保物料在采购、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中的准确识别与追踪,有助于降低物料管理的复杂度,还能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另外,物料信息平台的建设还需考虑跨实体乃至跨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问题。通过建立信任机制与数据准确性保障机制,确保物料信息在供应链中的准确传递与共享,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物料在供应链中的流转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而确保闭环供应链的顺畅运作[2]。

(三)信息读写技术

在信息读取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射频识别(RFID)技术已成为闭环供应链中的主流选择。RFID标签能够附着于物料之上,通过无线电波与读写器进行非接触式通信,实现物料信息的快速、准确读取。此外,二维码、条形码等传统识别技术也在特定场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以低成本、易部署的优势,补充了RFID技术在某些应用上的不足。在信息写入方面,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应用,物料信息得以在云端进行高效存储与管理。通过构建统一的物料信息数据库,各供应链实体可以实时上传、更新物料状态、位置、历史交易记录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以标准化的格式存储,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读性。同时,利用云计算的弹性扩展能力,信息写入系统能够轻松应对供应链规模扩大带来的数据增长压力。为了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体系还需借助中间件技术,如对象命名服务器(ONS)和实体标记语言(PML)服务器。ONS作为信息索引的核心,能够根据物料电子代码快速定位到对应的信息存储位置;而PML服务器则负责存储和提供物料信息的详细描述,支持跨实体、跨平台的信息交换与理解[3]。

三、物料恒定辨识体系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一)产品与物料编码标准体系构建问题

闭环供应链中,物料和产品经历多生命周期,流转于不同实体之间,且往往跨越多个供应链环节。因此,一个统一、兼容且可扩展的编码标准体系成为迫切需求。然而,构建这样的体系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物料种类繁多,属性各异,缺乏统一的编码规则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其次,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物料种类和属性不断更新,编码体系需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再者,跨供应链的信息共享要求编码标准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互操作性。

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产品与物料编码标准体系需采取一系列对策。首要任务是制定一套全面的编码规则,该规则应涵盖物料的种类、属性、用途及其在供应链中的位置等多维度信息,确保编码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同时,编码规则需考虑未来扩展性,预留足够的编码容量以应对新物料的加入。其次,推动编码标准的行业共识与国际接轨,通过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等渠道推广编码标准,增强其在行业内的认可度与影响力。此外,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编码标准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编码的自动生成、验证与更新,提高编码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重编码标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编码解决方案,确保编码标准既能满足共性需求,又能兼顾个性差异。同时,建立编码标准的持续评估与改进机制,根据实际应用反馈不断优化编码规则,确保其始终与供应链发展保持同步。

(二)闭环供应链间信任机制与数据准确性保障机制

在面向信息共享的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体系中,闭环供应链间的信任机制与数据准确性保障机制是核心挑战。信任机制的缺失会阻碍信息共享,影响供应链协同效率。为此,需强化合同约束、信誉评价及第三方认证,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促进实体间互信。同时,数据准确性是物料辨识的关键,错误数据将误导决策,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制定数据质量标准,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数据准确性。此外,加强供应链实体沟通协作,推动标准化建设,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也是提升信任与数据准确性的重要举措。

结语

面向信息共享的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体系,是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统一、兼容的物料编码标准,强化闭环供应链间的信任机制与数据准确性保障,我们能够实现物料信息的快速识别、准确追踪与高效共享。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响应速度,还能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演进,闭环供应链物料恒定辨识体系将更加智能化、协同化,为构建高效、绿色、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定祥,李重莲,王晓蕾.基于 Stackelberg 博弈的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及其优化研究[J].运筹与管理,2021,30(04):135-141.

[2] 刘志,李帮义,龚本刚,程晋石.再制造商公平关切下闭环供应链生产设计决策与协调[J].控制与决策,2016,31(9):1615-1622.

[3] 王竟竟,许民利.不同权力结构和联盟策略下风险规避型闭环供应链决策[J].中国管理科学,2021,29(09):1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