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策略探究

作者

苏正强

文山市兴都资源开发管理有限公司 云南 文山 663000

摘要:在我国强国建设过程中,乡村建设占据着重要部分。关于乡村发展建设方面,当党中央作出了明确指示,加速城乡融合建设发展,采取以城带乡方式,有效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但目前存在城乡发展不协调情况,对城乡统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开展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中,需要重视城乡之间全新发展关系的构建,实现城乡互补及协同并进。

关键词:城乡融合;和美乡村;规划;建设

前言: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城市与乡村之间区域发展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乡村区域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较为滞后,城市区域发展较快,对我国整体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该种情况,国家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计划,重视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将城市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作为目标,旨在推动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发展平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推动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传承方面,乡村作为主要载体,其发展建设对我国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推动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发展,对城乡融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中心,对城乡之间多种资源(自然资源、产业及人口等)配置方法进行优化,打造出居住舒适度高、就业环境良好、适宜旅游观光的美丽乡村。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城乡有效融合发展,使城市、乡村之间优势互补,达到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时推动乡村整体发展,使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均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让乡村建设更具区域特点、丰富乡村文化底蕴。随着我国全面发展进步,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丰富其文化底蕴,使其发展更能适应我国战略目标,提出了“和美乡村”概念,要求乡村建设不仅在设施等硬件配备齐全,还对其文化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强调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间协调统一重要性[1]。

1.能够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保障

在推动城乡融合和美乡村规划建设中,对乡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均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重视农业发展空间扩展,这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为农业强国建设发展提供保障。

2.能够提高乡村发展活力

“以和为贵、美美与共”的城乡平衡发展关系为推动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在当前乡村建设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丰富乡村基础设施,重视精神文明方面建设,在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之间统一、共同发展与进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3.能够突出乡村文化传承载体重要性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农业在传承我国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乡村文化具有历史独特性、地域性、民族特色,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部分。推动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同时,对乡村文化有效保护与传承,对乡村文化内涵与价值进一步挖掘与展示,有助于提高中华文化发展水平。

4.能够满足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

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中,要求不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重视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经济、农村电商等各方面发展,通过保留区域特色、建设美丽乡村,有效引进外部投资,使乡村经济朝着多元化、可持续化发展。同时,重视乡村文化内涵与价值挖掘与展示,有助于丰富乡村人民文化活动形式,对乡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有效满足。

5.能够为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保障

在规划过程中,重视资源在现代农业方面的集中、对农业科技进行创新、提高乡村自然与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实现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乡村产业结构根据多元性。

6.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规划建设过程中,对乡村内外资源有效整合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自然与人文资源合理分配,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渠道有效拓宽,为乡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二、当前推动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理念方面存在不足

规划建设部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受到传统农村建设模式影响,在现代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欠缺,导致规划理念缺乏前瞻性。工作人员对乡村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认识不足,规划中对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考虑不足,轻视了文化传承,使和美乡村规划建设缺乏文化底蕴,对和美乡村规划建设造成不良影响[2]。此外,在规划前,若对市场调研、环境评估、资源调查与分析等工作未落实到位,也会导致规划建设不合理。

2.资源分配方面存在不足

城乡规划资源配置方面,一般会将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良好区域作为重点分配对象。受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人口分布等方面差异影响,易导致城乡资源分配不均衡情况出现。

3.乡村环境治理存在不足

乡村环境对和美乡村规划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但从乡村实际情况来看,在垃圾处理方面、污水处理方面、农业生产化肥与农药使用方面、生态保护方面等存在明显不足,治理效果不明显,导致乡村环境较差,不利于持续发展。

4.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不足

部分乡村区域虽然已经认识到新兴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重要性,但在具体尝试中,存在资源方面、技术方面、人才方面等不足,对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另外,在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方面,存在加工企业较少、流通渠道有限等情况,加大农产品增值、溢价难度。

三、推动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发展的策略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产业重构的建设宗旨

在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发展中,主要目标为,持续改善乡村群众生产与生活条件,提高乡村群众生活水平,并为其提供与城市区域同等条件的生活环境与条件,有效提高乡村群众幸福指数。因此,需要将以人为本建设理念有效贯彻到规划建设中,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乡村群众的主体地位,了解群众对乡村建设期望与需求,对其意愿充分尊重,加强与群众之间沟通与交流,对规划建设方案适当调整,使和美乡村建设满足乡村人民发展需求[3]。对乡村产业重构有效强化,在巩固乡村农业产业基础的同时,对农业产业功能进行挖掘,重视农业产业革新,吸引乡村产业发展投资,积极引进相关技术人才,重视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规划,有效推动农产品向商品的转换,推动乡村产业重构,提高乡村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城乡资源融合。

2.加速农村区域公共服务建设

在乡村规划建设中,为乡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为群众权益提供保障,对乡村整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将推动城乡融合作为基础,促进城市与乡村之间融合互动,重视良性城乡等值生态环境建设,主动将城市公共服务有效延伸到乡村区域,加速乡村基础核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以全民共享为目标),为乡村群众提供与城市群众相同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与服务。在开展农村区域公共服务建设工作中,首要任务为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加速建设。①教育:将城镇教育设施配置作为乡村教育规划标准,增设校车与公交,为学生提供便捷交通;补充教育储备资金,完善教学设备装置,对学校师资配备有效审计,实现乡村传统教育模式转向智慧化发展,对城乡教育进行统一规划,使城市与乡村教育资源方面的配置均衡[4]。②医疗:以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为标准,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管理模式进行改进,重视乡村医生转变为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将县级医院建设工作落实到位,重视县级疾控机构应对能力提升,确保乡村在发生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能够快速、有效处理;推动乡村智能医疗建设工作,积极创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健康医疗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重视乡村区域之间医疗机构沟通与交流,以县级单位为主导,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成员单位,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之间的联系,促进乡村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发展。③养老:与城市相比,乡村老年人占比更多。需要强化乡村养老保障体系创建,使其更具层次,推动老年人照料服务模式转向多元、创新发展,构建三级服务体系(街道养老院、农村幸福院、日间护理站),实行“医养结合”、“供养一体化”服务模式,为老年群体提供高质量养老保障服务;推动乡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建设,确保不同情况老年人均能得到相应照护。

3.以联通、联建方式开展城乡基础设施治理工作

从城乡统筹视野出发,对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力度,有效应用联通(对城乡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完善,实现互通互联,消除城乡之间界限,促进城乡之间物资、人员与信息等要素之间的流动与交换)、联建(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形式,让城乡群众与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到城乡融合发展建设过程中)方式,同时按照对应主体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5]。如,对于生活垃圾治理,对于垃圾处理机制进行改进与完善,采取乡村收集、社区有效转运、区域有效处理等步骤,对生活垃圾进行快速、高效处理。对于污水治理,采取无动力自然生活化处理方式对污水处理布局进行完善,重视污水分类收集系统的构建,提高污水资源处理效益。

4.对创建土地财产体系制度工作予以重视

受到城市现代化不断发展,城市吸引着更多人群,城市人口密度明显超过乡村,导致乡村宅基地空闲率增加。但是农村农民土地财产制度存在不足,不能有效自主处理宅基地,损失村民经济利益,引起乡村资源浪费问题[6]。因此,需要对创建土地财产体系制度工作予以重视,在乡村土地管理制度中创建城乡一体化财产保护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乡村宅基地处理方式转变为商品化方式,使乡村群众能够拥有完整物权,自主处理宅基地与房屋,为乡村群众土地利益维护提供保障,对传统土地供应形式(农村服务于城市)进行改善,提高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5.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工作

将时代发展情况作为基础,对乡村文化创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向实践的转变。重视乡村区域特色文化名片创新与开发,使其更具吸引性。对于存在先天优势美丽乡村区域,对特色文化进一步挖掘(统筹收集乡村人文历史资料,全面了解区域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当地文化魅力与特色,形成独特乡村品牌,有助于使村民更加认同乡村文化,并吸引城市居民,有效推动乡村、城市文化资源方面的互补,利用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重视与艺术院校之间的合作,利用艺术院校专业知识,结合乡村区域文化合理开展乡村规划与减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充分保留并体现文化底蕴,提高美丽乡村艺术性。此外,需要重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如创建乡村文化走廊与文化研究部门等,满足不同群体审美,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AI技术对乡村文化展示空间有效扩展,有效融合乡村文化、现代先进元素,将时代内涵充分融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7]。

6.加速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①有效增加农业附加值:重视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打造属于区域独有的农产品品牌,在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其附加值。重视乡村旅游业及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加深农业、旅游、文化之间融合发展,加速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丰富信息来源,利用电商平台与社交媒体等渠道,丰富农产品销售形式,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扩大农产品市场影响力。③对产业进行深度延伸:以乡村现有产业为基础,重视农产品加工(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初加工),增加冷链物流,使上下游产业之间协同发展,有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推动乡村景点旅游发展的同时,配备民宿、餐饮等相关产业,促进乡村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发展[8]。

7.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发展工作中

推动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乡村群众提供更为美好生活条件,乡村群众是规划建设直接受益人。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应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规划建设中。可通过当地电视节目、报纸、活动组织等方式,让乡村群众对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有正确认知。重视乡村群众民主参与机制创建,赋予乡村群众知情、参与、决策及监督等方面的权利,充分尊重、合理采纳乡村群众建议与要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理念,推动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确保和美乡村规划建设与实际情况相符[9]。

四、总结

在开展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产业重构的建设宗旨,加速农村区域公共服务建设,以联通、联建方式开展城乡基础设施治理工作,对创建土地财产体系制度工作予以重视,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加速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发展工作中。对城乡二元结构有效破解,推动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建梅. 基于城乡融合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策略[J]. 美与时代,2025,10(8):37-39.

[2] 于小晗. 城乡融合背景下和美乡村规划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2024,12(2):92-97.

[3] 李小云,郑添禄. 关于和美乡村建设的若干实践问题[J]. 贵州社会科学,2024,409(1):146-153.

[4] 何宇鹏,刘璐,王博. 融乡于城以城带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浦东样板[J]. 上海农村经济,2024,11(2):11-14,19.

[5] 袁金辉,梁一梦.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和美乡村建设:内涵特征、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 社会治理,2024,9(1):39-48.

[6] 刘建生,郝柯锦. 共同富裕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机制与路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4(4):91-99.

[7] 刘传俊,康佳,姚科艳.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理论逻辑、实践重点与保障路径[J]. 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4):223-228.

[8] 张红宇,周二翠.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实基础与实现路径[J]. 中国农村经济,2023,7(9):36-47.

[9] 张爱华.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成立70周年学术交流大会"和美乡村"论坛专家发言集锦[J]. 小城镇建设,2023,41(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