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元素在某旅游古镇环境设计中提升吸引力的作用研究
杨金广
武汉学院 武汉市 430212
摘要:水景元素在旅游古镇环境设计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文章以同里古镇为例,讨论水景如何成为提升古镇吸引力的关键。在分析的过程中,讨论水景的构成、文化价值等。通过分析,揭示水景在设计方面的独特魅力,阐述其在促进旅游体验和增强文化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实际上水景不仅可以丰富古镇的视觉美感,还可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自然与人工设计,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情感联结,从而吸引游客,提升古镇品牌。
关键词:水景元素;旅游古镇;吸引力
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古镇作为承载丰富文化历史与自然景观的旅游目的地, 环境设计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水景是构成景观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反应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更在提升古镇吸引力和游客体验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如何在尊重传统与设计创新中平衡,让水景元素在现代旅游环境中发挥最大作用成为当下古镇环境设计中思考的重点。文章围绕某热点旅游古镇环境设计展开讨论,分析水景的设计美学、文化内涵,阐述古镇旅游吸引力机制,旨在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
一、旅游古镇环境设计中水景元素的水景构成——以同里为例
同里古镇作为国内古镇中的翘楚,水景构成以“水——陆——建筑”三位一体的空间逻辑为核心,构建多层次的水系网络和人工干预形成的独特景观。在设计上,自然水系做基底,人工水景强化了景观语言的表达[1]。一方面,同里古镇依托天然河道构建起“三横四纵”的水系格局,主河道如市河、东溪河等串联起15条直流,形成“水巷并行、河街相邻”的肌理;镇郊的肖甸湖湿地通过自然沉淀和植物净化,将水系、林田结合起来,形成“水——田——林”的复合系统,年净化水量达到300万立方米,提升水质透明度。
同里古镇人工水景有:①静态水景,退思园内,“眠云亭”水池面积约200平方米,池底铺设鹅卵石反射天光,在池内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倒影美学;②动态美景,明清街的叠石瀑布,通过高差1.5米的石阶形成阶梯跌水,水流速度为0.3m/s,模拟自然溪流的声效,让水景兼具视觉与听觉效果。③功能水景,穿心弄的排水明渠,宽度0.6米。使用“U形断面+青石衬砌”,这种设计解决了雨季的内涝,也让水渠作为水景元素串联起整个巷道。
二、旅游古镇环境设计中水景的文化内涵
同里古镇的水景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地域文化的叙事媒介,在设计上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和古人的生活智慧,这也是古镇之所以长久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1)伦理秩序的空间设计
嘉荫堂前矩形水池的长宽比为3:2,对应《周礼》中“前朝后寝”的礼制,隐喻古代家族对礼制的重视;除了家族象征之外,风水意象也值得关注,罗星洲码头朝向东南,在设计上“曲水环抱”形成“金城环抱”的风水格局,这对应古代人们在聚落选址中的“藏风聚气”的理念,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示。
(2)艺术符号的表达
在建筑上,也有水景的呈现。崇本堂门楼上面砖雕的“鲤鱼跃龙门”图案,其上水波纹为底,象征着古代青年才子科举“跃升”的隐喻;退思园中“闹红一舸”的石舫两侧镌刻《水调歌头》,诗意阐述,将文学意境和实体水体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诗画一体共享山水的设计[2]。
(3)非遗传承
同里古镇每年的清明节,都会举办“水乡婚俗”巡游,在巡游中,人们乘坐摇橹船,设置“过三桥”和“抛绣球”等习俗,再现水乡的婚嫁习俗,让人们不忘传统。除了婚嫁习俗之外,还定期展示“水磨砖”的制作工艺,利用河道的水力来驱动石磨转动,将实用的技艺转化成为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体验和感受。
三、旅游古镇环境设计中水景的旅游吸引力机制
同里古镇的水景通过感官刺激、行为互动和情感共鸣,通过深厚的文化底蕴构建出属于江南水乡的旅游吸引力,形成“视觉消防——行为参与——文化认同”的递进机制。现在,标志性的“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的“桥、河、屋”成为旅游拍摄热点,日均拍摄量超过5000次;夜游项目通过水下LED灯带渲染河道,让河道显得斑驳,用轮廓线对比度营造出“水墨夜江南”的沉浸氛围。
游客来到同里古镇,可以参与到亲水活动中,加深体验与感受。游客可以乘坐6条不同的游船路线,体验“非遗航线”串联评弹表演体验,还可以通过“生态航线”进行游玩,穿戴AR眼镜更深入了解同里古镇。古镇的南园茶社设置了“声控喷泉”,游客诵读《同里赋》可以触发不同高度的水柱,将文化学习转化成为游戏化的体验,增强游客的体验与感受[3]。
情感共鸣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同里古镇打造“乡愁经济”,推出“水乡记忆盲盒”,盲盒内有河道水样、乌篷船模型等等,在推出以后赢得游客的喜爱,复购率达到35%,体现出游客对水乡符号的情感依附。在同里,还通过“退思雅集”的活动招募文化志愿者,用水景的场景开展古琴雅集、茶道展示等,在这些活动中吸引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让更多人关注文化社群,宣传文化的同时也吸引大批游客观赏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同里古镇水景案例表明,水景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已经超越单纯的美学功能,成为整合生态、进行现代化文化审美叙事、经济价值的核心要素。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可以打造文化IP,引进智能化技术进行监测与管理,开发出更多的文旅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宇琦,韩博宇,韩爽.水景元素在旅游古镇环境设计中提升吸引力的作用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5,5(07):134-136.
[2]林雪仪,吴宗建.基于乡村旅游的旧村改造风貌提升模式研究——以开平市赤坎古镇侨小馆和塘口社区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3,(11):43-45.
[3]刘旻悦.基于人居旅游的雍溪古镇公共空间环境评价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