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现状调查

作者

程书怡 吴春容

四川省自贡市 四川轻化工大学 643002

该论文为四川轻化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跨学科作业实验研究”(项目编号:Y20233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

本文主要以“双减”政策为研究背景,以《新课标》思维品质学段目标为研究视域,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现状为研究内容,主要拟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1)初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在思维品质培养上的设计现状及问题是什么?(2)构建和实施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跨学科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模型,需要注意什么?问卷结果显示,很多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作业布置环节已经有了跨学科新尝试,但这些新尝试只体现了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部分要求。对此,笔者得出以下三点启示:第一,教师需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整体偏好设计不同形式的跨学科分层作业;第二,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对学生布置适量的跨学科作业,并在布置之前为学生确定好作业落实目标和所服务的相关语言点。第三,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跨学科作业,以综合不同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思维品质;跨学科;作业设计;初中英语

一、研究背景

1.1 信息化社会下“双减”政策的颁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推陈出新,人类获取的信息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广泛性等特征,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同科目领域彼此融合。为了应对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减轻中小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要求义务教育“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这对教师在作业设计和实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2022年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创新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新课标》明确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而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正是跨学科学习的体现。

二、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根据目前中国初中生所学科目,本文提及的跨学科作业是指将英语作业内容要求同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地理、历史、生物、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美术学科的知识或思维方式整合,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要使用跨学科知识和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业。

有关“思维品质”这一概念,根据《新课标》定义,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教育部,2022)。在《新课标》学段目标中,思维品质表现为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三个板块,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共同构成核心素养。本文研究的思维品质包括以上三个板块。

2.2  理论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设计者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而《新课标》中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标准设计,并分设各个学段目标。可以看出,与思维品质相关的课程目标设计,是旧课标中未曾涉及的。

作业作为教学设计的内容之一,其内容和方式都直接影响着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中英语学业质量描述也以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及其学段目标为基础设计。

2.3  国外研究

就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而言,由于跨学科研究悠久的发展历程,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但目前有关的跨学科作业研究也并不多见,对其探讨也多以主题性综合作业的形式出现,并以一线教师对跨学科作业和特征等的经验性总结为主。

2.4  国内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将研究聚焦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但是搜索主题“英语作业设计”,核心期刊收录25篇,其中对于小学和高中研究相对较多,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文献仅有4篇,证明此领域关注不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相较于国外,“跨学科”这一概念到20世纪80年代才慢慢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随着"跨学科"的提出与发展,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且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教育教学领域而言,国内有对“跨学科”教育、教学的整体研究,也有从具体教育、教学活动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跨学科”教学尝试,且学科领域范围广、切入角度多样。

三、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以双减政策为研究背景,以《新课标》思维品质下的学段目标为研究视域,S省Y市部分初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为研究内容,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主要拟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1)初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在思维品质培养上的设计现状及问题是什么?(2)构建和实施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跨学科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模型需要注意什么?

3.2  研究思路

第一步,利用文献分析工具了解跨学科作业研究的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研究综述,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探析国内外已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为本研究搭建理论基础,并分析相关案例。

第二步,在文献综述以及案例分析后,根据以上研究构建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跨学科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模型,并在同一学习阶段发放给受试对象来完成。

第三步,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受试对象的跨学科作业经历感受和作业模型的完成过程为切入点设计问卷,探究跨学科作业实践现状在思维品质培养方面的现状,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总结以得出启示。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目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作业布置环节已经有了例如中英诗歌对比赏析和用英语拍摄物理实验Vlog等跨学科新尝试,但通过问卷第三部分反馈得出,这些新尝试中只体现了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部分要求,并未形成系统,且统一的跨学科作业对不同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感受程度数据,有部分受试对象反映,此模型超出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基础了,完成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还没有帮助到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针对于目前的现状,笔者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教师需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整体偏好设计不同形式的跨学科作业。另外,由于不同学生在思维品质的欠缺方面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在过程性评价中把握不同学生的欠缺点,设计分层跨学科作业。

第二,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对学生布置适量的跨学科作业,并在布置之前为学生确定好作业落实目标,并确定所服务的相关语言点,避免学生语言能力巩固的缺失。

第三,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跨学科作业,以综合不同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五、参考文献

[1]Bonyun R. Homework: a Review of Reviews of the Literature. Ottawa: Ottawa Board of Education[M].Center for Researc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1992:21-93.

[2]Chen. C. and Steveson.H.W. Homework: a cross-cultural Examination[J].Child Development,1989,60(5):51-61

[3]Cooper H.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Homework[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9,47(3):85-91.

[4]Cooper H, Lindsay J J, Nye B,et al. Relationships among Attitudes about Homework, Amount of Homework Assigned and Completed, and Student Achieve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8, 90(1):70-83.

[5]安德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蒋小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67-79.

[6]白惠萍.普通高中英语作业有效性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9:84-87.

[7]陈剑华.关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4):33-34.

[8]崔超.大概念视角下英语单元教学的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5(2):33-40.

[9]龚亚夫.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26-34.

[10]陈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