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效果观察
朱黎 王岭枫 周清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云南 景洪66610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云南 景洪66610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云南 景洪666100
【摘要】 目的 对下眼袋治疗中施以结膜入路整形术方式的价值进行明确,旨在推动下眼袋治疗研究发展。方法 以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期间院内接受下眼袋整形方案治疗的69例患者作为试验观察对象,试验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包括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不同小组治疗模式分别以常规手段、结膜入路整形术手段开展,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指标数据更低(P<0.05),表示情况较好;观察组并发症总例数占比更低(P<0.05),表示安全性较好。结论 于下眼袋整形方案中施以结膜入路整形术方式,安全性较好,可提高手术效率,减轻肿胀程度,加速切口愈合、外观恢复。
【关键词】眼袋;结膜入路整形术;并发症
系眶脂肪堆积过多、眼睑支撑结构发生变化,易引起眼袋。眼袋形成后,可见眼部下方出现明显松弛、肿胀眼袋,加重疲劳感与老态感,降低面部美观度。同时还会造成眼部不适,表现为视觉模糊与眼疲劳,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需要重视眼袋治疗研究,提高疗效与治疗安全性,减少眼袋对日常生活不良影响[1]。文中对下眼袋治疗中施以结膜入路整形术方式的价值进行明确,旨在推动下眼袋治疗研究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期间院内接受下眼袋整形方案治疗的69例患者作为试验观察对象,试验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包括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21例为女、13例为男,年龄最小29岁、最大48岁,均值(40.01±0.15)岁。观察组中21例为女、14例为男,年龄最小28岁、最大48岁,均值(40.03±0.13)岁。两组基础资料信息统计学结果表示无统计学含义(P>0.05),具有可比性。选择条件:满足手术指征,接受眼袋整形治疗;认知与意识状态良好,可配合完成检查与治疗。剔除条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情况。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手段开展手术工作:选择皮肤入路整形术式:坚持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平卧状态,确保麻醉效果(利多卡因)理想,明确手术切口入路位置(下眼睑),使手术处皮肤、粘连肌肉分离(横向),完成脂肪球合理切除,有效止血,固定复位手术部位后缝合切口。
1.2.2观察组
采取结膜入路整形术开展治疗工作:坚持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平卧状态,确保麻醉效果(利多卡因)理想,明确切口位置(下眼睑内膜居中处),注意控制切口(1mm),完成切口牵开操作,使眼睑处皮肤组织、眼轮匝肌纹路之间分离,将膨出组织、多于组织切除(操作中保持轻柔动作),有效止血后详细检查,缝合结束。
1.3 判断标准
(1)临床指标影响分析:对两组手术持续时长、术后肿胀持续时长、术后切口愈合时长、外观恢复时长等临床指标统计。
(2)治疗安全性影响分析:评估以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发生率越低则表示安全性越高。统计两组血肿、皮肤瘢痕、感染、眼睑外翻等发生例数占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用x2和t进行,分别用百分占比(%)和(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指标影响分析
表1: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指标数据更低(P<0.05),表示情况较好。
2.2治疗安全性影响分析
表2: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例数占比更低(P<0.05),表示安全性较好。
3.讨论
皮肤入路整形术(通过在下眼睑的皮肤处做切口,去除多余的脂肪、皮肤和松弛组织,以改善眼袋外观的手术)为下眼袋治疗中常用手术方法,可以去除多余的脂肪,使眼部更加紧致。但是术中由于切口较大,易留下疤痕,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风险,且术中若在去除眼袋脂肪时过度切除下睑的松弛皮肤或肌肉,还易引起眼睑外翻,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临床研究不断发展,结膜入路整形术(也就是内路眼袋切除术,是一种通过结膜切口去除下眼睑内部脂肪的眼袋整形手术)被逐渐应用到眼袋整形治疗中并体现出明显优势。与传统的皮肤切口方式不同,结膜入路整形术是通过结膜(即眼球表面的透明薄膜)进行手术,无需在皮肤上进行切口,因此不会留下皮肤瘢痕或导致皮肤松弛;由于结膜入路的手术路径较短,且结膜血管较少,因此手术中的出血和术后血肿的风险较低;由于结膜入路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患者通常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另外,结膜入路整形术可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去除脂肪团块,提高手术效果[2]。结合文中研究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指标数据更低(P<0.05),表示情况较好;观察组并发症总例数占比更低(P<0.05),表示安全性较好。分析原因可能为,结膜入路整形术操作中通过结膜开展手术,可避免在皮肤上切口与缝合,有助于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创伤,术后切口愈合速度较快,可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长[3]。由于结膜入路创伤较小,术后肿胀通常较轻且持续时间较短(肿胀通常在术后1-2天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大约一周内基本恢复),可减少术后肿胀持续时长[4]。切口愈合时间与肿胀时间减少,有助于加速外观恢复。切口小,有助于降低切口创伤引起的并发症风险,且手术不涉及皮肤切口的缝合和张力问题,使得眼睑外翻的风险较低[5]。但是文中纳入例数有限,缺乏相关随访信息,存在局限性,需要对结膜入路整形术应用到下眼袋治疗中的价值进一步讨论。
综上所述,于下眼袋整形方案中施以结膜入路整形术方式,安全性较好,可提高手术效率,减轻肿胀程度,加速切口愈合、外观恢复。
参考文献
[1] 高云之. 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20):38-41.
[2] 李莎. 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临床疗效研究[J]. 大科技,2024,6(38):190-192.
[3] 胡小桃. 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效果和并发症率分析[J]. 健康管理,2021,8(10):60.
[4] 马鑫,张瑞鹏. A型肉毒毒素联合结膜入路整形术应用于眼袋患者的疗效观察[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24,45(5):79-81,86.
[5] 冯秋元,焦杰君,朱丽姣. 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疗美容,2020,10(1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