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民族音乐的运用策略

作者

张贵云

剑河县观么镇新民小学556400

摘要:本文聚焦于乡村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教学探讨如何有效运用民族音乐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分析乡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特点及教学实际提出借助民族音乐营造情境、辅助诵读、深化理解、拓展创作等教学策略,希望通过这些策略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乡村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教学;民族音乐;运用策略

引言: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在乡村小学五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相对有限、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将民族音乐融入古诗词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韵味和内涵。

一、乡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学生特点

乡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们正经历着从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向能够理解抽象概念的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他们的认知世界正在迅速扩展,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这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然而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尚在发展中,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因素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学习任务上;经过几年的学习积累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自我见解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还在成长之中特别是在面对古诗词这类需要深刻理解和感悟的文化内容时往往感到吃力,古诗词要求学生掌握字面意义,需要深入体会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的艺术魅力,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情感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学现状

当前,在乡村小学进行五年级古诗词教学时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相对传统,这些方法多侧重于对单个字词含义的解释和诗句直白的翻译,未能充分关注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其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意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乡村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等资源限制了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可能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古诗词教学中民族音乐的运用策略

(一)借助民族音乐营造情境,引入诗词学习

在古诗词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借助民族音乐营造与诗词意境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选择与古诗词情感基调、意境相契合的民族音乐,在课堂开始时播放同时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时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具有乡村生活气息的民族音乐,如二胡曲《良宵》中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片段,在课堂开始时播放音乐同时展示乡村儿童在田间劳作的图片,音乐中悠扬的旋律和图片中生动的画面能够迅速将学生带入乡村生活的情境中,让他们对诗词所描绘的农村劳动场景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民族音乐辅助诵读,感受诗词韵律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与古诗词的诵读相结合能够增强诵读的效果,选择节奏与古诗词韵律相匹配的民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诵读,教师可以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反复诵读,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时教师可以选用古筝曲《渔舟唱晚》中节奏较为沉稳、舒缓的部分作为背景音乐,在诵读过程中古筝的旋律与诗词的韵律相得益彰,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儿子的嘱托之情,同时音乐的节奏也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诗词的诵读节奏,使诵读更加富有韵味。

(三)利用民族音乐深化理解,领悟诗词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往往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民族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元素将古诗词的意境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在学生初步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播放与诗词意境相符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深化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悲壮、激昂的琵琶曲,如《十面埋伏》中表现战争紧张气氛的片段,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沦陷区百姓在金兵统治下的悲惨生活以及诗人陆游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愤慨,通过音乐的渲染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四)依托民族音乐拓展创作,激发创新思维

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依托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创作,如为诗词配乐、根据诗词和音乐进行绘画或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和音乐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民族音乐为诗词配乐,或者根据诗词的意境和音乐的节奏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成果,在教学完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首与诗词意境相符的民族音乐,如古筝曲《高山流水》,为诗词配乐并进行朗诵表演,鼓励学生根据诗词和音乐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描绘出诗中所描绘的山林秋景,在展示交流环节学生们能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还能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激发创新思维。

结论:

将民族音乐融入乡村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教学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借助民族音乐营造情境、辅助诵读、深化理解、拓展创作等策略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为乡村小学古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殷畅.学科融合视野下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24.

[2] 沈丹丹.中国古诗词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华人时刊(校长), 2023(1):66-67.

[3] 胡欣诺.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  2023.

[4] 黄少清.小学古诗词教学跨学科融合的实践策略[J].  2025.

[5] 陈金凤.学科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古诗词歌曲教学设计[J].新课程导学, 2024(20):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