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下的中药材加工工艺优化研究

作者

张军红

甘肃普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聚焦于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下的中药材加工工艺优化。通过分析传统中药材加工工艺的特色与局限,以及现代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潜力,深入探讨两者融合的具体方式与实践案例,旨在提升中药材加工质量与效率,推动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中药材加工;传统技术;现代技术;工艺优化​

一、引言​

中药材加工是中医药产业的关键环节,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药效和临床应用效果。传统的中药材加工工艺历经数千年的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工艺在效率、精准度等方面逐渐显露出一些局限性。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药材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将传统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既能保留传统工艺的精华,又能弥补其不足,对于提升中药材加工水平、促进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中药材加工工艺概述​

(一)传统加工工艺的主要方法​

净制:这是中药材加工的第一步,主要通过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方法,去除中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位等。例如,在处理人参时,需仔细挑选,去除其表面附着的泥土、须根等杂质,以保证人参的纯净度。​

切制: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临床应用需求,将净制后的中药材切成不同的规格,如片、段、块等。像甘草、黄芪等根茎类药材,通常切成薄片,便于后续的炮制和煎煮,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炮制:炮制是传统中药材加工的核心环节,包括炒、炙、煅、蒸、煮等多种方法。以炒法为例,将药材置于锅中加热翻炒,如炒白术,通过适当的炒制可增强其健脾止泻的功效。炙法则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如酒、醋、蜜等)拌炒,像蜜炙甘草,能缓和药性,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二)传统加工工艺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传统工艺注重药材的天然特性和中医理论指导,对药材的药效影响较小。例如,在炮制过程中,严格遵循传统的火候、时间等要求,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保证药材的性味归经和功效。而且传统工艺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独特的加工技巧和方法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不足:传统加工工艺往往依赖人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低。比如在切制环节,手工切制不仅速度慢,而且规格难以统一,影响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此外,传统工艺缺乏精准的量化控制,对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的把控多凭经验,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不同批次的产品在药效、外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三、现代技术在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潜力​

(一)干燥技术​

真空冷冻干燥:这种技术是将中药材在低温下冻结,然后在真空环境中使水分直接升华。它能较好地保留中药材的热敏性成分,如一些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经真空冷冻干燥后,有效成分损失少,药效得以最大程度保留。而且干燥后的药材质地疏松,易于粉碎和保存。​

喷雾干燥:适用于液态或半液态的中药材提取物。将浓缩后的提取液通过喷雾装置喷成雾滴,与热空气接触瞬间干燥成粉末状。该技术干燥速度快,效率高,能实现连续化生产,对于大规模生产中药材提取物粉末具有显著优势。​

(二)粉碎技术​

超微粉碎:利用特殊的粉碎设备,将中药材粉碎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细微颗粒。超微粉碎后的中药材比表面积增大,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例如,将灵芝进行超微粉碎后,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明显提高,增强了灵芝在保健品和药品中的应用效果。​

低温粉碎:在低温环境下对中药材进行粉碎,可避免因粉碎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致药材中热敏性成分的损失。对于一些含油脂、糖分较高或具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低温粉碎能保持其原有性质和功效。​

(三)质量检测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HPLC):能够对中药材中的多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通过精确测定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准确评估中药材的质量。比如在检测黄连时,HPLC 能精确测定其中黄连素的含量,为黄连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近红外光谱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的特点。通过对中药材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快速鉴别药材的真伪、产地以及检测其有效成分含量。在中药材收购和加工过程中,能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保障原料和产品质量。​

四、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优化中药材加工工艺的实践​

(一)炮制工艺的优化​

在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的温控和时控设备。例如,在炒制过程中,采用智能控温炒药机,精确控制炒制温度和时间。以炒酸枣仁为例,传统炒制多凭经验判断火候,容易出现炒焦或炒制不足的情况。而使用智能控温炒药机,可将温度精确控制在适宜范围(如 120 - 150℃),并设定炒制时间(如 10 - 15 分钟),保证每批次炒酸枣仁的质量稳定,有效成分含量一致,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干燥与粉碎环节的结合优化​

将传统的自然干燥与现代的真空冷冻干燥相结合。对于一些含水量较高且对温度敏感的药材,如枸杞,先采用自然晾晒初步降低水分含量,再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这样既利用了自然干燥成本低的优势,又通过真空冷冻干燥保证了枸杞中多糖等热敏性成分的保留。在粉碎环节,结合超微粉碎和低温粉碎技术,对于一些质地坚硬且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沉香,先进行低温处理使其变脆,再进行超微粉碎,既能实现高效粉碎,又能防止挥发性成分的损失,提高沉香粉的质量和药效。​

(三)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

建立基于传统经验和现代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中药材加工的各个环节,除了依靠传统的眼看、手摸、鼻闻等经验鉴别方法外,充分运用现代的高效液相色谱、近红外光谱等检测技术。例如,在药材入库前,先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快速筛查,初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产地,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精确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对关键工序的中间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如炮制后的药材,检测其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通过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方式,全面保障中药材加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结论​

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为中药材加工工艺的优化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发挥传统工艺对药效把握的优势和现代技术在效率、精准度方面的长处,在炮制、干燥、粉碎以及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显著的优化效果。这不仅提高了中药材加工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产业向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深入探索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深度融合模式,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培养既懂传统中医药知识又掌握现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下的中药材加工工艺优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促进中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明法.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有效结合科学田间管理保植增收[J].农家参谋,2020,(17):225.

[2]杨明轩,陈学农.现代康复技术结合传统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0,26(01):104-109.DOI:10.13862/j.cnki.cn43-1446/r.2020.01.031.

[3]汤舒琳.传统艺术的现代呈现──谈剪纸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J].美术文献,2019,(08):151-152.DOI:10.16585/j.cnki.mswx.2019.08.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