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的实践策略
吴清华 刘汉艳 邓舒平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一小学 342404
在数字化教育浪潮中,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还通过数据记录、资源共享等功能,为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提供了新工具。然而,当前平台应用中仍存在研修资源碎片化、评价标准单一化、协作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教师专业成长缺乏系统性支持。
1. 平台赋能:精准研修提升教学素养
现代教育支持系统的核心功能聚焦于资源的系统整合与智能适配。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可通过该系统获取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方案、精炼教学视频、课件设计框架等内容素材,但简单的素材积累并不等同于教学能力的提升。这需要构建 " 需求识别 - 内容适配 - 实践验证 " 的循环提升模式。教育工作者能够借助系统内置的评估功能,准确识别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数字工具运用等环节存在的薄弱项。例如在图形认知单元授课时发现学习者空间构建能力培养效果欠佳,可定向筛选系统中的 " 几何教具数字化操作指南 "" 空间建模训练方案 " 等专项内容进行研习。系统需搭建 " 学习应用 - 效果评估 " 的互动机制。教师将学习成果融入实际授课过程后,可通过提交教学反思日志、学习者成果样本等材料获取专业指导。典型案例中,某教师运用系统工具录制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示范课视频,经同行评议获得 " 互动策略优化 "" 技术融合层次提升 " 等建设性意见。建立持续优化的内容库,基于使用行为分析实现精准推送,形成 " 实践驱动学习 " 的良性互动。这种定向提升模式不仅帮助教育工作者精进教学技艺,更能培养基于实证的教研思维,为职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 数据驱动:多维评价促进专业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信息处理与解析维度,这为教育工作者能力评估建立了客观参照。过往的职业能力评定往往依赖主观经验,而数字化工具能够整合教学行为追踪、作业质量评估、教研参与统计等多源信息,建立立体化的评估框架。该系统可捕捉课堂互动模式的变化趋势(包括启发式问题设置比例)、师生交流密度、作业反馈时效等参数,构建" 教学行为特征图谱 "。教育从业者通过这种可视化分析工具,能够准确识别专业发展中的优势领域与改进空间,譬如洞察 " 在图形认知教学中设问方式过于局限,影响思维拓展" 等问题,从而优化授课方案。该体系还应支持双向评估机制的运作,允许教育者进行自我审视与同业互鉴。可上传课堂教学实录、课程设计文档等素材,邀请其他从业者从 " 目标实现程度 "" 学习主体投入水平 "" 技术应用深度 " 等层面开展评议。典型应用场景中,某教育工作者在《基础分数概念》单元授课后,通过系统分析发现 " 实践环节达成效率仅维持在中位水平 ",结合同业评议指出的 " 真实情境关联薄弱 " 问题,对教学方案进行重构,融入更多生活化元素,最终使同类练习的准确度突破九成。这种基于实证的评估机制不仅能够精确定位教学改进方向,还能通过历时性数据比对,清晰呈现专业发展路径,有效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自信心。
3. 协同共生:资源共享深化成长生态
教育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升需要依托群体协作与知识互通。数字化平台可通过构建 " 教师 - 学校 - 区域 " 三级联动体系,加速高质量教学材料的整合与迭代。平台可创建 " 名师工作室 "" 教研协作组 " 等在线社群,组织教育工作者开展云端研讨、协作备课、专题研究等互动,促进教学经验的深度交流。典型案例中,某区域数学教师针对 " 几何画板在空间思维培养中的运用 " 进行联合教研,通过共享教学设计方案、课堂实施记录及学习成果样本,最终形成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建立材料审核标准与贡献奖励制度,引导教师主动分享优质内容。采用用户反馈、使用频次、专业评级等维度筛选优秀案例,形成资源优化闭环。例如某教师开发的《分数运算创意训练集》因构思独特且教学效果突出,被评选为平台示范资源,其广泛应用既验证了教学价值,也激发了原创者的持续创新动力。重点打通不同学校间的资源壁垒,建立区域性教育协同网络。通过 " 城乡教育协作计划 " 等载体,组织不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开展 "差异化课堂设计 " 等对比性教研活动,实现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这种协同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个体专业成长,更能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优化。
综上所述,基于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评价,需以平台赋能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为支撑,以协同共生为保障。通过精准研修提升教学素养,教师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维评价促进专业反思,教师能够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实现自我突破;通过资源共享深化成长生态,教师能够融入更广阔的专业共同体,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未来,随着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与教师评价体系的持续优化,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将更加科学、高效、可持续,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建林 .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四维知能”[J]. 教学与管理 ,2025, (14): 36-39.
[2] 董黎明, 焦宝聪, 张清利. 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 2025, 35 (04): 35-43.[3] 高婷婷, 黄英航, 陈旭远. 小学数学教师回应行为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
院学报 , 2025, 41 (04): 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