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探索与思考
张梁
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十三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其价值、展示具体案例并分析相应策略,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力教师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化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案例分析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初中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逐渐在化学教学中崭露头角。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于如何有效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仍存在困惑。因此,对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案例探索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传统化学课堂中单纯的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综合实践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化学知识,如实地考察、项目式学习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1]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分析结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三)提升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设计新型化学电池”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常见的材料制作出能够产生电能的电池。有的学生尝试用水果、金属片等材料,通过改变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组合,探索不同的发电原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突破了传统思维的束缚,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和设计方案。即使有些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并不完美,但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许多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分组完成,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团队协作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准备、相互讨论,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相互协作,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发挥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二、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
案例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刻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燃烧的现象,如蜡烛燃烧、纸张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如需要火、需要空气等。
2.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其中一组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准备三个相同的小铁架台,分别放置一根小木条、一块小石头和一小团棉花。用酒精灯分别对它们进行加热,观察现象。另外一组学生设计了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的实验,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
3.实验操作与观察
学生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在加热小木条、小石头和棉花的实验中,学生观察到小木条和棉花能够燃烧,而小石头不能燃烧,从而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一条件。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的实验中,学生发现随着容器内氧气逐渐消耗,蜡烛慢慢熄灭,证明了燃烧需要氧气。同时,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学生也明白了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4.总结归纳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对燃烧的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活动效果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燃烧的条件这一重要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到得出结论,每个环节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学会了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三、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是化学知识的宝库,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将其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2]例如,在讲解“金属的锈蚀与防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金属制品生锈的现象,像铁制的栏杆、自行车链条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金属会生锈,怎样防止它们生锈。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探究金属锈蚀条件及防护方法”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不同环境下金属生锈的速度,从而得出金属锈蚀的条件,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合理规划活动内容与难度
教师要依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合理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对于刚接触化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活动内容应侧重于趣味性和基础性,如“自制汽水”活动,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和性质,通过简单的操作体验化学的奇妙。随着学生化学知识的积累,到了初二、初三,活动内容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和综合性,像“探究当地土壤的酸碱性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需要学生综合运用酸碱中和、土壤成分分析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化学科普手抄报制作”活动中,教师只提出主题和基本要求,让学生自主确定手抄报的内容板块,如化学史、生活中的化学小知识、有趣的化学实验等。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设计排版,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建议。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四)注重活动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只看活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除了评价学生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还要评价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3]例如,有的学生虽然实验结果不太理想,但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就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结语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案例中的“探究燃烧的条件”活动,生动地展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同时收获乐趣与成长。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规划活动内容与难度、加强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以及注重活动评价的多元化等策略,为教师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赵映荷.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贯通初探[J].化学教育,2013,34(2):42-44.
[2]赵映荷.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下的环境教育的调查与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2(9):76-78.
[3]刘淑珠.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5(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