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传感器融合的煤矿井下高压防爆开关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研究

作者

张毅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 陕西延安 727300

摘要:在煤矿井下复杂环境中,高压防爆开关的故障诊断一直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人工经验,难以满足高精度、实时性要求。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诊断系统,通过优化传感器布局、精准数据预处理、创新数据融合算法以及构建高效诊断模型,实现对高压防爆开关故障的快速、精准识别。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高准确率和低误报率,为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多传感器融合;高压防爆开关;故障诊断;智能系统;煤矿安全

引言

煤矿井下高压防爆开关作为供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生产的安全与效率。然而,井下环境复杂,设备长期运行易出现故障,传统诊断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随着传感器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诊断系统应运而生。它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精准识别故障类型,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该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推动煤矿设备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高压防爆开关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1.1传感器选型与布局

高压防爆开关的故障特征复杂多样,涉及电气参数、温度变化以及机械振动等多个方面。因此,传感器选型需综合考虑故障特征的多样性。电流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流异常变化,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压波动,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感知设备关键部位的温度变化,振动传感器则用于捕捉机械部件的振动信号。传感器布局需根据高压防爆开关的结构特点进行优化,确保覆盖关键部位,如开关触点、绝缘部件等,以获取全面、准确的运行数据。通过合理选型与布局,传感器能够为后续故障诊断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1.2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数据采集是故障诊断系统的基础环节。设计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需确保传感器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传输至处理单元。采集系统需具备高采样率和抗干扰能力,以适应井下复杂电磁环境。数据预处理是提升诊断准确率的关键步骤。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往往含有噪声和干扰信号,需要通过滤波算法去除高频噪声;同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在统一的量纲下进行分析,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此外,针对数据中的异常值,采用数据修复或剔除策略,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为后续的数据融合和诊断模型训练奠定基础。

2智能诊断模型构建

2.1故障特征提取

故障特征提取是智能诊断模型的基础。通过对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分析,提取与高压防爆开关故障相关的特征参数。电流突变、电压波动、温度异常以及振动频率变化等特征参数与设备故障密切相关。例如,电流突变可能预示着短路故障,温度异常升高可能表明设备过热或绝缘损坏。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的分析,建立故障特征库,详细记录不同故障类型对应的特征表现。故障特征库为诊断模型提供了丰富的训练样本,使其能够学习不同故障模式下的特征规律,为后续的故障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2.2模型选择与训练

智能诊断模型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诊断任务的复杂性和模型的性能。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抗过拟合性能,适用于小样本数据的分类问题。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则能够自动学习数据中的复杂特征,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分析。根据高压防爆开关故障诊断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模型进行训练。使用历史故障数据和正常运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通过优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准确区分不同故障类型。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采用交叉验证方法评估模型性能,确保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具有稳定的诊断能力。

2.3模型验证与优化

模型验证是评估诊断系统性能的关键环节。通过实验数据对诊断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其诊断准确率、误报率等性能指标。实验数据需涵盖多种故障类型和运行工况,以全面评估模型的性能。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调整。例如,针对误报率较高的故障类型,进一步优化特征提取方法或调整模型参数,提高模型的诊断精度。此外,引入模型解释性分析,帮助理解模型的决策过程,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可信度和实用性。经过多次验证与优化,最终构建出高效、可靠的智能诊断模型,为高压防爆开关故障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3系统实现与应用

3.1系统架构设计

构建完整的智能诊断系统架构是实现故障诊断功能的关键。系统架构包括传感器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诊断模型层和用户交互层。传感器层负责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数据采集层将传感器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融合;诊断模型层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故障诊断;用户交互层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方便操作人员监控设备状态和查看诊断结果。各层之间通过高效的数据交互机制协同工作,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系统架构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煤矿井下复杂环境的需求,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3.2系统功能实现

智能诊断系统具备多种功能模块,满足煤矿井下高压防爆开关故障诊断的实际需求。实时监测模块能够实时显示设备的运行参数,如电流、电压、温度和振动等,为操作人员提供直观的设备状态信息。故障预警模块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当检测到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采取措施。故障诊断模块利用智能诊断模型对故障进行精准识别,快速定位故障类型和位置。数据分析模块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设备运行规律,为设备维护提供参考依据。报表生成模块能够自动生成设备运行报告和故障诊断报告,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提升了煤矿设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了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3.3系统应用效果

在实际煤矿井下环境中,智能诊断系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高压防爆开关的运行状态,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通过系统的预警功能,操作人员能够在故障初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扩大化,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系统还为设备维护提供了数据支持,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然而,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某些复杂故障类型下的诊断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该系统有望在煤矿设备故障诊断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4结语

本文针对煤矿井下高压防爆开关故障诊断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诊断系统。通过优化传感器选型与布局、精准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创新数据融合方法以及构建高效智能诊断模型,系统能够实现对高压防爆开关故障的快速、精准识别。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显著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系统有望在更多煤矿设备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煤矿设备管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健斌.多传感器融合的井下巷道定位与建图[D].中国矿业大学,2023.

[2]赵飞宇.基于多传感器技术深度融合的煤矿井下安全监控技术研究[J].自动化应用,2024,65(13):301-303+307.

[3]高铭阳,张志刚,刘其鑫,等.一种煤矿井下多传感器融合定位与建图算法[J].煤矿安全,2025,56(02):23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