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实验室分析误差来源及防范对策

作者

卢寒冰

浙江多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30

摘要:本文聚焦化工实验室分析误差,系统阐述其来源与防范对策。通过对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三大类误差进行细致分析,明确仪器设备、试剂、人员操作等多个误差影响因素。针对这些来源,从仪器校准、试剂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防范策略,旨在提升化工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化工领域实验分析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化工实验室;分析误差;误差来源;防范对策

引言

在化工领域,实验室分析是获取物质成分、性质等关键数据的重要手段,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化工产品质量把控、工艺化以及科研成果的可靠性。然而,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误差难以完全避免。误差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实验结果偏离真实值,还可能误导决策,造成资源浪费与经济损失。因此,深入探究化工实验室分析误差来源,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对于保障化工实验数据质量、推动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误差的分类出发,全面剖析各类误差的产生原因,并给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1. 化工实验室分析误差的分类

1.1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它具有单向性、重复性和可修正性的特点。在化工实验室中,仪器设备不准确是产生系统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天平砝码磨损会导致称量结果偏高或偏低;容量瓶、移液管等玻璃仪器的实际容积与标称容积存在偏差,会影响溶液配制的浓度准确性。此外,分析方法本身的缺陷也会引发系统误差,如某些滴定分析方法中,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从而导致滴定终点误差。

1.2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是由一些偶然的、不可预测的因素引起的误差。它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且大小和方向都不固定。环境因素的微小波动是产生随机误差的重要原因,如实验室温度、湿度、气压的微小变化,会影响仪器的性能和化学反应的进程。仪器的噪声以及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细微差异,如滴定管读数时的视线角度变化、移液时的力度不同等,也会导致随机误差的产生。虽然随机误差不可消除,但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1.3 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是由于操作人员的粗心大意、违反操作规程等原因造成的误差。这类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例如,操作人员在称量时未归零天平、看错刻度,在配制溶液时加错试剂、未按规定定容,在记录数据时写错数字、誊抄错误等。过失误差会使分析结果严重偏离真实值,对实验结果产生极大的干扰,一旦发现存在过失误差,相应的实验数据应作废,需重新进行实验操作。

2. 化工实验室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2.1 仪器设备因素

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随着化工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导致仪器的灵敏度下降、测量准确性降低。例如,分光光度计的光源老化,会使吸光度测量值出现偏差;气相色谱仪的色谱柱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分离效果变差,峰形拖尾,影响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此外,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不规范,也会引入误差,如天平安装时未处于水平状态,会使称量结果不准确。

2.2 试剂与标准物质因素

试剂和标准物质的质量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基础。纯度不达标、变质的试剂会给分析带来较大误差。例如,化学试剂受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分等影响发生氧化、水解、潮解等反应,导致试剂浓度改变。标准物质的配制不准确,如配制标准溶液时使用的基准物质未烘干至恒重、称量过程存在误差、定容时体积不准确等,都会使标准溶液的浓度偏离理论值,进而影响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试剂的储存条件不当,如温度过高、光照过强,也会加速试剂变质,影响分析结果。

2.3 人员操作与环境因素

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习惯对分析结果影响显著。部分操作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对分析方法的原理理解不透彻,操作不熟练,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例如,在滴定操作中,终点判断不准确,过早或过晚停止滴定;在移液操作中,未按正确的操作规范吸取和放出溶液,导致移液体积不准确。此外,实验室环境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高温、高湿、强电磁干扰等环境条件会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化学反应的进行。例如,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某些易挥发物质的分析,会导致样品损失;强电磁干扰会影响电子仪器的测量精度。

3. 化工实验室分析误差的防范对策

3.1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关键仪器设备,如天平、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等,应制定详细的校准计划和操作规程。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试;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损坏仪器。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的部件,如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气相色谱仪的密封垫等。同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包括使用时间、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3.2 严格试剂与标准物质管理

加强试剂和标准物质的采购管理,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所采购的试剂和标准物质符合质量要求。在试剂和标准物质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检查试剂的纯度、包装完整性、有效期等,对不合格的试剂和标准物质坚决不予使用。建立完善的试剂和标准物质储存管理制度,根据试剂和标准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如避光、低温、干燥等。对易挥发、易变质的试剂,要密封保存,并定期检查。

3.3 提升人员专业素养与优化实验环境

加强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的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通过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此外,要优化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参数,使其符合实验要求。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减少电磁干扰对仪器设备的影响。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为实验分析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 结语

化工实验室分析误差来源广泛且复杂,涵盖仪器设备、试剂、人员操作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严格试剂与标准物质管理、提升人员专业素养以及优化实验环境等一系列防范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小各类误差,提高化工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今后的化工实验分析工作中,应持续关注误差来源,不断完善误差防范措施,以适应化工行业对实验分析数据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为化工生产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刘青,柳玉英,王平.分析化学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03.161.

[2]郭柳君,王露.石油化工实验室分析中的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42(11):36-37.

[3]梁斌,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现代氯碱分析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