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学思想的渗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作者

张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三中学 831400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获取适应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基本思想是指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认识,是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法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教学内容为基础,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以课堂导入、新知讲解、课堂练习、知识总结和问题解决这些环节为入手点,探索多样策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辅助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研读教材,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隐藏于数学知识中,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因此,在实施教学前,教师要先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各个知识点,挖掘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实施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以“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为例,教材例题1的条件是“在100米的小路上植树”。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植树问题较为复杂。教材插图展现了小朋友们“先用简单的数试试”的画面。这一画面其实暗含化归思想,即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借此发现数学规律,进而使用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其次,插图将问题条件转化为直观的数学现象,如用一个点表示一棵树,用一条线段表示树与树之间的间隔。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需要归纳一个基本模型,进而探寻、解决其他条件下的数学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有效解决问题。通过分析教材,教师可以从“植树问题”中总结出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植树问题”,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二、走进课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导入课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导入课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和结果。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抓手,创设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驱动学生探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知,为进行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仍以“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立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创设了手指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伸出右手,合拢五指,思考问题:“合拢后的手指代表哪一个数字?”此时,学生很容易答出“5”。教师追问:“5表示什么?”一些学生答道:“表示5个手指。”教师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接着引导他们张开五指,并指向手指间的间隔,发问:“现在,大家看到了哪个数字,这个数字表示什么?”部分学生回答:“4,表示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引出新知内容——间隔数,并对其进行讲解。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手指和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认真数手指,边数数边思考,发现数学规律:“间隔数比手指数少一个。”同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知——植树问题,并与学生进一步探究此问题。实践证明,如此导入课堂,不仅使学生初步认知了新知内容,还使学生初次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互动”,为后续探究打好了基础。

(二)讲解新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新知讲解环节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逐步探究、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环节。在新知讲解环节,教师以数学新知为要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有方法地探究数学,逐步掌握数学知识、获取数学思想方法、锻炼数学探究能力,切实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立足于此,在新知讲解环节,教师先提出探究任务:“任务一:自主探究。思考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并尝试用这种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任务二: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后,和小组成员共享各自使用的方法,总结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学习经验,探究不同的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在个性差异的影响下,学生探究出不同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鼓励小组毛遂自荐,派出代表到讲台上介绍本组探究的方法。例如,有的小组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将平行四边形置于方格图中,采用数格子的方式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小组先剪切平行四边形,再将其拼成长方形,由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在尊重学生探究所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三、解决问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

(一)分层设计课后作业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立足学生学习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目标、活动等,驱动学生体验,驱使学生获得应有发展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课后应分层设计数学作业,为每个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在线交流课后作业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部分学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遇到诸多问题。教师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引导者。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等为师生搭建了在线交流平台,助力教师课后辅助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信、钉钉等搭建在线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展现自己的作业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应用多样方式,如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总结数学问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及时查缺补漏,完善学习所得,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便于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锻炼相关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对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抓手,研读教材,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借此引导学生与数学思想方法“互动”,掌握数学知识,获取数学思想方法,锻炼数学学习能力,实现数学学习提质增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理.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J].天津教育,2021(29):91-92,95.

[2]刘静.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21(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