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警示教育,凝聚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郭伊珞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警示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升工作效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围绕深化警示教育、凝聚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警示教育在当前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探讨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提出一系列深化警示教育的有效措施,旨在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其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转化为实际工作效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警示教育;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深化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警示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难以充分满足凝聚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的需求。因此,深入研究如何深化警示教育,激发工作人员的干事创业热情,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深化警示教育,能够让工作人员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推动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警示教育对凝聚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警示教育通过展示各类违法违纪案例,以真实、鲜活的事例向工作人员传递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违反纪律的严重后果,从而在思想上时刻保持警醒,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当工作人员纪律意识得到强化,就能够在工作中做到令行禁止,避免因违规行为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纪律环境。例如,在某政府部门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中,通过剖析本地区发生的贪污腐败案例,让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腐败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有效增强了他们的纪律意识,使其在工作中更加严谨自律。(二)增强责任担当,激发工作热情
警示教育不仅强调纪律的约束,还注重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通过讲述优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当工作人员深刻理解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时,就会主动增强责任担当,将个人的发展与事业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内在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干事创业的实践中。比如,在企业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中,以行业内优秀企业家的奋斗历程为案例,激励员工勇于担当、积极创新,许多员工受到感染后,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当前警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目前,许多单位的警示教育主要采用集中开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发放学习资料等传统形式。这些形式往往过于单调,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工作人员的兴趣和共鸣。长时间以这种方式开展警示教育,容易让工作人员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各不相同。然而,当前的警示教育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设计。无论是何种岗位的人员,接受的警示教育内容都大致相同,无法满足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这样一来,工作人员难以从警示教育中获得与自身工作相关的实用信息和指导,降低了警示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教育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
大多数单位在开展警示教育后,没有建立完善的教育效果评估机制。无法准确了解工作人员对警示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思想认识的提高情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改变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难以发现警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对教育活动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导致警示教育难以持续深入开展,无法充分发挥其凝聚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的作用。
三、深化警示教育,凝聚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的措施
(一)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吸引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推送丰富多彩的警示教育内容。例如,制作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警示教育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开设微博话题,组织工作人员参与讨论交流。同时,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警示教育体验,让工作人员身临其境地感受违法违纪行为的后果,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开展互动式教育活动。例如,组织案例分析研讨会,让工作人员分组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让工作人员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通过模拟审判过程,深入了解法律程序和违法违纪行为的法律后果;开展情景模拟演练,设置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景,让工作人员在模拟情景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提高他们应对风险的能力。
(二)优化教育内容,提高针对性
深入分析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职责,对每个岗位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岗位的警示教育重点内容。例如,对于财务岗位,重点开展财务制度、资金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的警示教育;对于销售岗位,重点开展商业道德、合同签订、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警示教育。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警示教育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选择警示教育案例时,要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尽量选取发生在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案例。同时,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找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以及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通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育,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违法违纪行为的危害,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警示作用。
(三)建立健全教育效果评估机制
根据警示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应包括工作人员对警示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思想认识的提高情况、工作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等方面。例如,可以通过知识测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案例分析等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观察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是否发生积极变化。
建立定期评估制度,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警示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可以每季度或每半年开展一次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对评估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优化警示教育方案,提高教育效果。
将警示教育效果评估结果与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挂钩。对在警示教育中表现优秀、思想认识和工作行为有明显提升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敷衍了事、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督促整改。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评估结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提高工作人员参与警示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论
深化警示教育是凝聚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纪律意识、增强责任担当、促进团队协作等方面,警示教育能够为干事创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然而,当前警示教育在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创新教育形式、优化教育内容、建立健全教育效果评估机制等措施加以改进。只有不断深化警示教育,才能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干事创业热情,将内生动力转化为实际工作效能,推动相关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持续关注警示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凝聚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兴阳,殷雷,张怡,等.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干事创业更有底气[N].昆明日报,2024-08-24(001)
[2]汪纯.激发内生动力深挖发展潜能[N].西藏日报(汉),2023-06-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