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生活区安全管理实践与探索
焦万龙
新疆神火煤电有限公司 单位所在地:新疆自治区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准东经济开发区 单位所在地邮编:831100
说明:本文围绕企业生活区安全管理展开探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在后勤多领域、厂区治安保卫及消防等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通过实施智能管控、创新管理方法等手段,有效提升了生活区的安全水平,同时对未来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旨在为企业生活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前言
在企业运营中,生活区的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活质量与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企业生活区的安全员,负责后勤(宿舍楼保洁、环卫、园林绿化、职工食堂、通勤车辆)、厂区治安保卫、消防等多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需求的变化,生活区的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生活区安全管理现状
1.1 后勤各领域安全管理情况
在宿舍楼安全管理方面,职工宿舍全部安装智能烟感,并与公司消防控制室实现联网,能够及时发现火情并处置。同时,根据住宿人数配置了相应的逃生面具,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提供了保障。
职工食堂做饭全部使用电磁灶具,消除了燃气泄漏等火灾风险。此外,针对检维修外委单位人员较多的情况,专门成立外委就餐窗口,并合理调整开饭时间,有效降低了职工就餐等待时间,提高了食堂的服务效率和安全性。
1.2 厂区治安保卫与消防情况
在厂区治安保卫方面,针对传统人防为主的保卫模式存在的监控盲区、应急响应慢等问题,主导构建“技防 + 物防 + 人防”一体化系统,有效提升了厂区治安保卫的整体水平。在消防管理上,与宿舍楼智能烟感系统相配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消防预警与处置体系。然而,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同领域的安全管理系统之间尚未实现深度融合,信息共享存在障碍;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安全设施的使用不够熟练;随着外委单位人员的增加,人员管理的难度也在加大。
二、安全管理实践经验
2.1 复合型安全管理经验的应用
本人具备11年安全管理和9年机电管理双重实践经验,这为生活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机电设备安全管控方面,能够凭借专业知识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维修和保养措施。在后勤保卫、职工食堂、车辆通勤等多场景安全管理中,精通各领域的安全风险特点,能精准识别不同领域的安全风险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2.2 专项安全体系构建
主导建立后勤保卫“人防 + 物防 + 技防”一体化防控体系。在“人防”方面,加强保卫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在“物防”方面,完善厂区的围墙、门禁等设施,加强对人员和车辆的进出管理;在“技防”方面,安装监控摄像头、电子围栏等设备,实现对厂区的全方位监控。
在车辆通勤方面,推行“GPS动态监控 + 出车前‘三查’机制”(查车况、查证件、查驾驶员状态)。利用GPS动态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车辆行驶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驾驶员的违规行为。出车前的“三查”机制,有效排除了车辆的安全隐患,确保车辆和驾驶员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3 安全风险评估与制度修订
依托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风险矩阵法、LEC评价法等工具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曾牵头完成厂区通勤路线风险评估与优化项目,通过对路线上的交通流量、路况、天气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如调整路线、设置警示标志等,使交通事故风险等级降低2级。
擅长将法规标准转化为企业实操规程,主导修订后勤安全管理制度12项。在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各部门的工作特点,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例如,针对外委单位人员的管理,制定了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外委单位的安全责任和人员管理要求,规范了外委单位在厂区内的作业行为。
三、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实践
3.1 车辆安全管理创新
主导引入车辆GPS定位系统与车载视频监控,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难题。通过实时追踪车速、路线偏离及驾驶员状态,能够及时发现驾驶员的违规行为,如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并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与之前相比,驾驶人员违规行为降低60%,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创新推行驾驶员“三级考核机制”(岗前心理测评、月度安全驾驶积分、年度应急处置实操),建立驾驶员健康档案,针对性制定疲劳驾驶干预措施(如弹性排班)。岗前心理测评能够筛选出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驾驶员,避免其在工作中出现安全问题;月度安全驾驶积分制度激励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年度应急处置实操考核提高了驾驶员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实现连续3年通勤车辆“零事故”目标。
3.2 保卫模式创新
针对传统人防为主的保卫模式存在的监控盲区、应急响应慢等问题,主导构建“技防 + 物防 + 人防”一体化系统。在“技防”方面,增加监控摄像头的数量和覆盖范围,利用智能监控技术实现对异常情况的自动报警;在“物防”方面,加强厂区围墙、门禁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厂区的物理防护能力;在“人防”方面,优化保卫人员的巡逻路线和排班制度,加强对保卫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通过这一一体化系统的构建,有效提升了厂区治安保卫的整体水平,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未来安全管理工作展望
4.1 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进一步推进智能烟感、GPS定位系统等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实现不同安全管理系统之间的深度融合和信息共享。例如,将车辆GPS定位系统与厂区治安保卫监控系统进行联动,当车辆在厂区内出现异常行驶时,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便于保卫人员及时处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安全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前预测安全风险,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2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安全法规、安全制度等理论知识,还应增加实际操作演练,如消防器材的使用、逃生技能等,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强化对外委单位人员的管理
随着外委单位人员的增加,加强对外委单位人员的管理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完善外委单位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外委单位的安全责任和人员管理要求。对外委单位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在作业过程中,加强对外委单位人员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违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总结
在企业生活区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如复合型安全管理经验的应用、专项安全体系的构建、安全风险评估与制度修订等,有效提升了生活区的安全水平。同时,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方面,如车辆安全管理创新和保卫模式创新等,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未来需要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强化对外委单位人员的管理,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员工需求的变化,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作为一名安全员,将继续钻研安全生产新技术,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为企业安全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