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育俱乐部数字化转型中的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杨新雨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9

一、引言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1]。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体育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数字化,体育俱乐部作为关键组成部分,其管理效能与运营模式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2023 年体育产业数字化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年增长率超 20% ,俱乐部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但多数俱乐部面临管理理念滞后、技术应用不深、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亟需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索解决之道。本研究以体育俱乐部数字化转型中的管理模式为核心,通过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构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管理创新框架,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指引。

二、体育俱乐部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机制

(一)内部驱动因素

提升管理效率是核心诉求。传统模式下,俱乐部在球员选拔、训练安排等环节依赖经验决策,流程繁琐。数字化管理系统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流程自动化,如通过训练数据采集系统量化分析球员指标,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降低成本并提高决策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是重要动力。数字化手段能动态调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场馆为例,智能预订系统与客流分析工具可合理安排场地使用,提高利用率;数字化财务系统实时监控收支,辅助预算调整与投资决策,减少浪费。

(二)外部环境因素

政策引导提供方向支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各地配套政策给予资金与技术扶持,降低转型门槛,激发积极性。

技术进步奠定物质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使数字化应用成为可能。大数据处理海量数据挖掘价值,人工智能提升服务效率,物联网实现设备智能化连接,助力实时监控与远程管理。

消费者需求升级倒逼转型。新一代体育消费者期待数字化服务,如手机 APP 购票、VR 观赛、社交互动等,俱乐部若无法满足,将面临用户流失风险。

三、体育俱乐部数字化管理的现状与特征

(一)国内外实践案例

英超曼联俱乐部构建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涵盖多模块。球员管理上,可穿戴设备采集数据结合算法分析体能与伤病风险;赛事运营采用动态票务系统,线上观赛用户 2023 年突破 1.2 亿;商业开发利用大数据推出个性化产品,衍生品年销售额超3 亿美元。

中超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搭建“线上 + 线下”服务体系,官方APP 整合多项功能,主场部署智能系统提升体验。青训引入数字化评估工具,与电商合作开展精准营销,2023 年线上销售额增长显著。

(二)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数据驱动决策成为核心,以数据为依据减少决策主观性,如教练依数据制定战术,管理层据市场数据调整策略。流程智能化提升效能,自动化处理重复性工作,如线上票务管理提高效率、减少错误,跨部门协同缩短业务时间。服务个性化满足多元需求,精准定位用户推送差异化产品。

四、数字化转型中体育俱乐部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数据孤岛现象显著

数据孤岛现象显著,各部门信息系统独立建设,标准与接口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共享。如球员管理与赛事运营系统数据隔离,不仅影响综合分析与决策效率,还制约部门协同。某中超俱乐部医疗与教练团队的数据需人工核对,耗时且易出错,管理层也难以关联会员消费与赛事上座率数据,错失营销机会。

(二)技术与管理脱节

部分俱乐部盲目追求技术却不调整管理机制,导致技术无法落地。某英超俱乐部引入 AI 战术分析系统后,因教练习惯传统模式、审批流程未优化,系统生成的实时报告因滞后而闲置,形成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

(三)数据安全风险突出

俱乐部积累的球员医疗档案、商业机密、会员隐私等敏感数据,面临技术漏洞与内部管理疏漏的双重威胁。某中甲俱乐部因服务器漏洞泄露会员信息,某足球俱乐部理疗师丢失含球员康复数据的 U 盘,而80% 中小俱乐部缺乏专业防护团队与应急预案。

(四)专业人才匮乏

转型需要懂体育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当前供给不足。传统体育人才缺技术知识,技术人才对体育业务了解有限,制约转型进程。

五、体育俱乐部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协同化的管理架构

搭建“数据中台 + 业务中台”体系,数据中台统一处理与规范数据,业务中台整合能力供部门调用。英超曼城俱乐部通过数据中台实现球员数据实时汇总,决策效率提升 40% 。成立跨部门数字化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任主任,成员包括技术总监、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外部顾问,建立每周例会、每月需求对接会、每季度战略复盘的工作机制。

(二)推动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

技术引入前用“用户故事地图”方法做需求分析,将业务痛点转化为功能需求。某篮球俱乐部据此实现票务与安保系统对接,赛前准备时间从3 小时缩至30 分钟。重构管理流程适配技术,如简化审批环节、设“临时授权”功能。建立量化评估体系,涵盖效率、效果、成本指标,每月由数字化委员会复盘优化。

(三)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制定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制度,明确采集范围、存储加密备份要求及使用权限。某英超俱乐部借此将内部数据违规访问降为零。采用分层防护技术,网络层部署防火墙,应用层脱敏处理,终端层安装防泄漏软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明确泄露后1 小时启动小组、3 小时评估范围、6 小时通知用户并补救。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校企共建“数字化体育管理”专业,课程兼顾体育知识与信息技术,安排学生轮岗实习。某中超俱乐部三年培养 15 名复合型人才。内部培训实行分层赋能,管理层学数据决策,业务骨干学数据分析,技术人员学体育业务。外部引进采用“场景化面试”,设差异化激励,如股权激励核心人才、“业务创新奖”奖励分析师。

六、结论与展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新时期体育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建设体育强国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落实到体育的各个层面,体育产业在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承担满足人民体育需求的重任 [2]。研究明确了体育俱乐部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现状特征、核心问题与创新路径,指出转型是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需解决数据孤岛、技术与管理脱节等问题,通过协同架构、技术融合等措施推动转型。研究创新在于结合技术与管理提出路径,但案例代表性与样本量有局限。未来可扩大案例范围,结合具体技术深入研究,长期跟踪分析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J].共产党员 ( 河北 ),2020,(20):1+4-7.DOI:10.14061

2. 柴王军 , 王文渤 , 师浩轩 , 等 .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3,47(10):88-98.DOI:10.1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