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制品与陶瓷制品:制作工艺的现代化转变探究
郭海伟
1. 五台县五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山西忻州 035504;2. 五台县泰古阁工艺美术有限公司 山西忻州 035504
引言:
澄泥制品与陶瓷制品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承载了丰厚的文化价值与历史积淀。在现代工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制作工艺正面临转型和升级的迫切要求。澄泥制品因泥料特殊、手工技艺精湛而著称,陶瓷制品在选材、烧制工艺等方面具有多样化的优点。二者在现代化过程中显示出工艺互补之潜能,这为促进传统工艺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可能性。本论文将对澄泥和陶瓷生产过程中现代化改造之路进行系统的分析,其目的在于推动技艺整合和升级,促使传统工艺朝着现代制造体系转变。
澄泥制品与陶瓷制品现代工艺的互补共性与差异
澄泥制品和陶瓷制品是两大传统工艺品的代表产品,它们在现代工艺转变中表现出了既存在共性也有互补性。二者在生产过程中都要依靠考究的原料准备与严谨的烧制工艺来完成,共性上,澄泥与陶瓷均讲究泥料纯净度与烧制温度控制,保证产品稳定美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原材料的组成和烧制方法上。澄泥制品通常采用特定的澄泥泥料,其质地非常细腻,烧制温度也相对较低,因此更适合保留手工制作的细节和独特的质感;且陶瓷制品采用高岭土等多样化的陶土作为原材料,具有更高的烧制温度、成品硬度以及耐用性。在现代化转型的今天,澄泥工艺强调保留传统手工的特点,陶瓷工艺则更加趋向于引进自动化、高温高效的烧制技术。二者在与现代工艺结合发展时,不仅保留了其工艺独特性,又以优势互补促进了产品创新与质量提升。
2. 原料配方的现代化探索
2.1 传统原料特点
传统澄泥制品主要由澄泥和天然泥料组成,物理化学性质特殊。澄泥质地细腻、可塑性强,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烧制时温度一般控制在较低范围(约 700∘ ° C 至 900∘ ° C),这保证了成品表面的光滑细致及其独特的温润质感。另外,澄泥泥料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与手工捏塑、雕刻等传统手工技艺相结合,使成品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实用性[1]。与陶瓷相比较,澄泥颜色柔和、触感温厚,适于生产有文化符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陶瓷制品的传统原料则主要是高岭土、瓷石和长石等矿物,特点是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强,适合高温烧制(一般在 800∘ C 以上),这使得陶瓷产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对陶瓷泥料配比及颗粒粒径进行了严格控制,确保了烧成后制品组织致密、力学性能良好。二者在传统原料上各有特色,并形成不同工艺路线及产品风格。
2.2 现代配方改进
随着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的进步,澄泥制品及陶瓷制品原料配方得到了不断地优化。澄泥、现代配方中引进合成改性材料及助剂促进泥料均匀性及烧成稳定性。比如通过加入微量高岭土或者粘土改良剂来提高泥料可塑性、抗裂性等性能,而降低烧制时收缩、变形等。另外,一些研究还试图通过引入纳米颗粒或者有机聚合物来提高成品强度以及表面光洁度。陶瓷配方现代化更加注重功能性与环保性能改善,通过粉体精细加工技术调控颗粒分布并结合助熔剂对烧结过程进行优化,降低烧成温度,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与此同时,如导电陶瓷和生物陶瓷等功能性陶瓷的配方研发,为陶瓷产品的使用范围带来了新的拓展。二者的现代配方改进都强调材料性能稳定环保,促进传统工艺朝着高品质、多功能发展。
3. 烧制工艺的现代化转变
3.1 传统烧制方法对比
澄泥制品同陶瓷制品传统烧制方法相比,工艺流程,烧成条件等都有明显不同。澄泥制品历来都是用低温烧成,一般用柴窑或者煤窑烧成,烧成温度一般在 700∘ C~900∘ C 范围内,强调温度缓升缓降,以防产品出现裂纹或者变形。澄泥制品的烧制周期长,而且大多靠手工经验来掌握火候,以确保成品表面光洁细腻、质地温润。相比较而言,传统陶瓷制品烧成温度偏高,普遍使用龙窑,隧道窑等窑炉,烧成温度一般高于 1200∘ C, 才能确保陶瓷坚硬致密。陶瓷烧制注重气氛的调节(例如,还原气氛还是氧化气氛),影响釉层效果和产品色彩。2 种传统烧制技术分别关注不同工艺特点,澄泥偏重手工温度控制与烧制氛围,而陶瓷更加重视高温技术与规模化生产。传统烧制受设备及技术条件限制,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能耗高,成品一致性难保障等诸多问题,现代化改造要求越来越突出。
3.2 现代化烧制技术应用
现代化的烧制技术无论是澄泥制品还是陶瓷制品都被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烧制效率与质量。澄泥制品在现代化控温电窑及自动化温度监控系统的辅助下,达到对温度的准确控制及烧制环境的稳定,成品缺陷率明显降低。与此同时,一些澄泥企业也在使用节能环保的燃烧技术来降低污染排放。陶瓷产品更倾向于使用如隧道窑、气体循环窑这样的高效节能工具,并与先进的温度控制和气氛调节系统相结合,以达到高温烧制过程的精确管理 [2]。激光烧结,微波辅助烧造等新技术亦逐步被探索运用,使烧造周期变短,制品的致密度及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基于物联网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烧制技术为优化生产过程提供技术支撑。现代烧制技术在促进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加强了制品的稳定性与可控性,从而为传统工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3.3 工艺互补
澄泥制品和陶瓷制品在现代化转型中烧制工艺表现出了显着互补优势。澄泥制品凭借传统低温烧制工艺与现代控温技术相结合,达到优质手工艺术表现的同时,陶瓷制品高温烧制技术为其结构稳定性与耐用性提供更高的保障。通过对二者技术的相互补充参考,澄泥制品在陶瓷领域中可以引进成熟节能烧制设备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及品质稳定性;但陶瓷工艺可借用澄泥低温烧制温和火候管理和表面细节保护来优化制品艺术表现力。另外双方还就环保燃烧技术,废气处理和热能回收等经验进行了交流,为促进绿色制造进程做出了贡献。工艺互补既推动两大传统工艺不断创新发展,又为产品多样化、差异化竞争、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制造体系深度结合提供技术保障。
结束语:
澄泥制品和陶瓷制品通过原料配方和烧制技术在现代制作工艺转变中相互补充整合,将传统和现代有效地结合起来。二者取长补短,在丰富产品功能及美学表达的同时还促进制作效率及品质稳定性。今后,不断推动工艺创新和技术交流有助于澄泥及陶瓷产业重新焕发活力,推动工艺文化传承和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 耿建蕾 . 澄泥砚及其制作工艺研究 [J]. 黄河 . 黄土 . 黄种人 ,2022,(09):6-8.
[2] 周兴仁 . 高纯氧化铝精细陶瓷粉体的超细化工艺研究及其陶瓷制品的制备 [D]. 东华大学 ,202
作者简介:
郭海伟(1980-11)男,汉族,人,专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澄泥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