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游戏活动提升幼儿园中班常规管理效果的实践研究
黄洁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幼儿园315470
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中班常规管理,探讨如何利用游戏活动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游戏活动在常规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并结合实践案例阐述其实施策略,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效管理方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提高幼儿园常规管理水平。
关键词: 游戏活动; 幼儿园中班; 常规管理
一、引言
幼儿园中班阶段是幼儿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养成的重要时期。常规管理有利于保持幼儿园的正常秩序,更为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把游戏融入常规管理中,能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常规管理更具生动性和有效性。
二、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中班常规管理中的作用
(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游戏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规则,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要遵循游戏的规则才能顺利完成游戏。又如在 “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中,幼儿遵守当老狼说 “开饭了”才能开始跑的规则,否则就会被抓。幼儿通过这种游戏体验,逐渐懂得规则,学会自觉遵守规则,使这种规则意识向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迁移。
(二)增强幼儿自律能力
游戏活动给幼儿一定的自主空间,其中要使幼儿学会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再如建构游戏中,幼儿要按自己的计划建构作品,不能随意破坏别人的成果,这就要求幼儿学会自我管理、约束,增强自律能力。
(三)提高幼儿集体意识
很多游戏都要求幼儿合作完成,如接力赛、角色扮演游戏等。在这些游戏中幼儿要与同伴相互配合,共同为完成游戏目标而努力。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幼儿认识到个人的行为对集体的影响,进而在常规管理中更加注重集体利益。
三、幼儿园中班常规管理中利用游戏活动提升效果的实践策略
(一)生活常规游戏化
1.进餐环节
设计 “美食分享会”游戏,以有趣的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吃食习惯。在游戏开始前, 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道具, 如厨师帽, 围裙, 玩具餐具, 仿真食物等, 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餐厅“场景。活动开始,教师让幼儿自拟角色,有的幼儿扮演厨师,负责“做饭”;有的幼儿扮演服务员,热情地招呼“顾客” 就座、点餐;还有的幼儿则作为顾客,秩序井然地走向“餐厅”。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吃饭礼仪。比如,让“顾客”不要大声喧哗,请他们安静吃饭;允许他们尝试不同“食物”,不挑食;用餐结束后引导“顾客”和“服务员”一起收拾餐具,将“餐桌”清理干净。这种体验式游戏,使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餐厅环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践行进餐环节的常规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2.午睡环节
在午睡时间进行 “宝宝睡觉啦”游戏,教师精心选取轻柔舒缓的音乐,如莫扎特的“小夜曲”、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等。当音乐响起,教师轻声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安静睡觉的模样,如 “小朋友们,我们要学小猫咪轻轻闭着眼睛,趴在小床上睡觉啦。在游戏中,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强调午睡的重要性,“小朋友们,好好午睡可以让我们长得更高,变得更聪明,明天就能和小伙伴们玩得更开心啦”。同时教师还要轻点着地为幼儿盖好被子,安抚情绪,使幼儿逐渐进入安静的睡眠状态,养成按时午睡,安静入睡的好习惯。
(二)学习常规游戏化
1.课堂纪律
可设计“安静小天使”游戏,以此激励幼儿遵守课堂纪律,学习专注度高。教师提前准备好精美的, 装饰有可爱图案的小天使贴纸。当幼儿在课堂上安静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上问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并贴上一个小天使贴纸。教师可以在教室中醒目的位置布置一个显著的墙面。其中 “荣誉墙”显示幼儿的获得贴纸的数量。当幼儿积累到一定的贴纸后,就可以去教师处兑换小礼品,例如彩色画笔、卡通书签等。这种奖励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为了得到贴纸、小礼物他们会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学习任务完成
开展 “任务大挑战” 游戏, 使枯燥的学习任务变得趣味化。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将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如认识5个新汉字、完成10道简单的数学题等。如果幼儿每完成一件任务,就可以奖励幼儿一件好东西,如一颗闪亮的小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印章等等。教师也可以把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组竞赛,看谁最先完成所有任务。这不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幼儿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三)游戏活动常规管理
1.游戏前准备
游戏活动前,教师通过“小小管理员”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教师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小管理员”。“小小管理员” 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去拿游戏的玩具,摆放桌椅等。又如,搭建积木游戏前,由“小小管理员”领着组员有序地从玩具柜中取出积木,并合理摆放。同时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规则,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言等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明白游戏的玩法及要求,培养其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游戏中秩序维护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设置 “游戏小警察”角色,由幼儿轮流担任。“游戏小警察” 有特制的 “警徽”,负责监督其他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一旦发现有幼儿违反规则,如在跑游戏中推挤他人、在拼图游戏中争抢拼图块等,“游戏小警察” 就会及时上前提醒。如果幼儿违反规则后能及时改正,“游戏小警察”给予鼓励。这种做法既减轻了教师的管理负担,又锻炼了幼儿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监督的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结论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中班常规管理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常规游戏化、学习常规游戏化和游戏活动常规管理等都可以有效地提升常规管理的效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充分认识游戏活动在常规管理中的价值,不断创新游戏形式和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亲身体验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自然教育园本课程中。
参考文献
[1]闫润, 夏华, 叶运莉. 幼儿性教育课程对大班幼儿知信行的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 1-4.
[2]秦玉菊. 班主任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 (10): 100-101.
[3]艾瑞雪.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观察, 2020, 9 (40): 58-60.
[4]吴翻凡.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及策略[J]. 科技资讯, 2020, 18 (27): 114-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