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肖丽娟 刘鍪 张倩(通讯作者)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
引言
畜牧业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农业经济的整体增长,还与粮食安全保障、生态环境平衡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等诸多方面紧密相连。动物疫病的爆发与传播始终是阻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一旦出现大规模疫病流行,不仅会给养殖者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破坏畜牧业的生产秩序,还可能通过动物产品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作为应对动物疫病风险的核心手段,通过对畜牧业各环节防疫工作的严格监督与细致检查,能够从源头上降低疫病发生与传播的可能性,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筑牢防线。
一、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的内涵与职责
(一)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的内涵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是指具备法定职权的监管部门,依据国家相关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对所有从事动物养殖、屠宰加工、运输流转、经营销售以及动物产品储存、加工、进出口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执行动物防疫相关制度、落实防疫措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检查、指导与管理的综合性活动。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控制疫病的扩散蔓延,及时扑灭已发生的疫病,从而保障动物群体的健康,确保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稳定畜牧业的整体生产秩序,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的主要职责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的职责范围广泛且细致,贯穿于畜牧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在养殖环节,监督检查工作涵盖养殖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动物的日常饲养管理与免疫接种实施情况、消毒制度的执行频率与效果、养殖档案的规范建立与详细记录等,确保养殖过程符合防疫要求;在屠宰环节,需要对屠宰企业的入场查验流程是否规范、待宰动物的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同步检疫工作是否严格执行、病死动物及无害化处理是否合规等进行全面检查;在运输环节,要核查运输工具的清洁消毒情况、运输动物的检疫证明是否齐全有效、运输过程中的动物福利保障措施是否到位等;在经营环节,则需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者所销售的产品是否具备合法的检疫证明、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等。此外,还包括对动物疫病的日常监测网络运行情况、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与演练等工作的监督与指导,确保整个防疫体系高效运转。
(三)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的执法依据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严格以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根本依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支撑体系。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作为核心法律,对动物防疫的基本原则、各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防疫措施的具体要求、监督检查的权限与程序以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是监督检查工作的总纲。同时,《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配套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细化了不同环节的防疫标准、操作流程以及处罚细则,使监督检查工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更明确的指引。
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保障畜牧业生产稳定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通过对畜牧业各环节的严格监管,能够从多个层面有效降低动物疫病发生与传播的风险,为畜牧业生产的稳定提供坚实保障。在养殖环节,监督检查促使养殖者严格按照防疫规范开展生产,确保动物能够按时接受免疫接种,使动物群体获得有效的疫病抵抗力,减少因感染疫病而导致的发病与死亡情况,保障养殖数量的稳定。
(二)促进畜牧业市场健康运行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在规范畜牧业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进入市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能够有效筛选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阻止其流入消费市场,从源头上保障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合法权益。这种严格的质量管控能够逐步增强消费者对动物产品的信任度,稳定市场的消费需求,避免因产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市场波动。
(三)推动畜牧业产业升级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通过设定明确的防疫标准与要求,间接推动畜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方向转型,促进产业整体升级。为达到防疫监督检查的标准,养殖企业和个体养殖户会主动改进养殖技术,引入更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完善防疫设施设备,如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圈舍、配备专业的消毒与防疫工具等,从而提升整体养殖水平。在监督检查过程中,那些防疫条件差、管理落后、无法达到防疫要求的小型散户或落后产能会被逐步淘汰或要求整改提升,这有助于推动养殖资源向具备较强防疫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规模化、专业化企业集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三、强化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的策略
(一)完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体系
完善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体系是提升监督检查效能的基础与前提。应进一步明确各级监管部门在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细化工作流程,避免出现监管重叠或责任空白区域,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高效协作、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查计划与标准,规范检查程序,确保监督检查工作能够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避免形式主义。
(二)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对畜牧业从业者的宣传教育与专业培训,是提升整体防疫水平、配合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向养殖者、屠宰企业员工、运输经营者等普及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法规、防疫知识以及违反防疫规定的后果,增强其法律意识和防疫责任感,使其充分认识到防疫工作对于自身利益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监督转变为主动落实防疫措施。
(三)推进信息化监管手段应用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进信息化监管手段在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中的应用,是提升监管效率与精准度的必然趋势。应加快建立统一的动物防疫信息管理系统,将动物养殖、免疫接种、检疫检验、运输流转、产品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进行整合录入,实现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管理,使监管部门能够随时查询相关信息,及时掌握防疫动态。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收集到的防疫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建立疫病风险预警模型,对可能出现的疫病风险进行提前预判和预警,为监督检查工作提供精准指引,使监管更具针对性。
结束语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通过保障生产稳定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通过促进市场健康运行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为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需要不断完善监督检查体系,强化部门协同与基层能力建设;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提升从业者的防疫意识与技能;积极推进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应用,提高监管的效率与精准度。
参考文献
[1] 孙营, 刘红星, 孙革新. 如何做好养殖场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工作 [J]. 中国畜牧业 , 2023, (09): 39-40.
[2] 管延同.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今日畜牧兽医 , 2022, 38 (06): 29-30.
[3] 张修驰 . 动物防疫监督在疫病防控中的重要性 [J]. 农家参谋 , 2022, (07): 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