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培养看中职语文议论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侯月乐
唐山市路南区成人教育学校(唐山路南开放大学)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一、 思维培养:破解中职议论文教学困境的核心密钥
中职议论文教学的诸多痛点,如学生兴趣缺缺、观点肤浅、论证松散、论据空洞,其深层根源均可追溯至思维训练的薄弱与缺位。传统教学往往将重心放在范文模仿、结构套用、修辞积累等形式层面,未能触及议论文写作的本质——运用理性思维进行观点建构与有效说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惯性较强、逻辑链条模糊、创新意识不足等特点,若教学不能有效激活并引导其思维过程,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唯有将思维能力的系统培养确立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与贯穿始终的主线,才能真正解决“写不出”、“写不好”、“不愿写”的难题,使议论文写作成为学生锤炼思想、清晰表达的有力工具。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内生动力和不二法门。
二、 教学转化:实现思维与表达深度交融的有效策略
将思维培养的理念切实转化为中职议论文教学的实践效能,关键在于教学策略的创新设计与有效实施。
1. 精准降低起点:微型写作化解畏难情绪
精准降低写作起点,有效化解学生普遍存在的“提笔难”畏难情绪,是实施思维导向型议论文教学的首要突破口。为此,应大力推行“微型写作”训练模式,其核心在于聚焦思维活动和论证过程的微小、基础单元,通过显著降低任务难度,引导学生实现能力的逐步进阶。例如,精炼定义练习要求学生针对单一核心概念(如“诚信”、“敬业”)进行精准且个性化的阐释,锤炼其概念界定的清晰度与深度;观点提炼练习则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现象或事件(如“校园共享单车乱停放”、“某次专业技能大赛见闻”),迅速捕捉核心矛盾并清晰、凝练地陈述个人观点,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与观点聚焦能力;而论据深析练习则专注于训练学生针对教师提供或自选的一个典型事例、数据或名言警句,进行深度剖析,条理清晰地阐明该论据如何有效支撑某一特定观点,强化其论据与论点间的逻辑联结与论证深度。此类微型写作练习具有目标高度明确、篇幅精悍短小、反馈及时高效的特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化整为零,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不断积累有价值的“思维碎片”,逐步掌握议论文论证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单元(定义、观点、论据分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这些小型、可达成的任务过程中,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从而逐步建立起对议论文写作的信心,为后续更复杂的论证任务奠定坚实的心理与能力基础。
2. 创设真实情境:点燃思维表达的内在驱动
有效点燃学生思维与表达的内在驱动力,关键在于克服脱离真实目的和对象的写作弊端,避免议论文练习流于形式化、空洞化。为此,教学需精心创设真实或高度拟真的表达情境,为每一次写作赋予明确的任务指令、具体的言说对象和清晰的表达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使其思维因“有用武之地”而活跃起来。例如,可模拟听证会场景:围绕“校园手机使用管理新规”这一与学生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议题,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立场(支持方或反对方),撰写旨在说服“听证委员”的陈词稿,强调观点必须鲜明、论据必须充分、逻辑必须清晰,以此体验说服性论证的现实压力与目标感。正是这种情境驱动下的写作,因其目标清晰具体、言说对象明确、应用目的实在,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自然更具方向性与聚焦度,其论证内容也必然更具现实关切深度与问题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激活其主动思考、积极表达的内在欲望,将写作从被动任务转化为解决问题的主动表达。
3. 优化反馈机制:聚焦思维品质促进迭代提升
在中职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优化反馈机制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环节。传统作文评改往往仅聚焦于字词句、格式等表层问题,而以思维培养为导向的教学,其反馈机制必须超越单纯的纠错模式,深度聚焦于思维过程与品质的提升。教师在评改学生议论文时,应着重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观点的品质。核心论点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具有独立性和一定的深度(洞见)?其次,是论证的力度。论证逻辑是否严密、自洽,分论点是否有力支撑总论点,是否存在逻辑漏洞或谬误?最后,是论据的效力。论据选择是否典型、相关、充分,论据分析是否深入,是否有效连接了论据与论点?
反馈语言应具体且具有描述性,直接指向思维过程。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反馈:“这个分论点很好地从经济角度支撑了总论点,如果还能补充一个社会或文化角度的分论点,论证会更立体。”或者“这个案例很生动,但需要更明确地指出它具体证明了哪个观点?”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反馈进行深度反思,明确修改方向,进行迭代修改。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反馈重梳逻辑链、补充关键论据、深化分析、调整论点表述等。
通过这样的反馈机制,每一次写作实践都将成为学生思维不断优化、螺旋上升的阶梯,从而真正实现以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目标。
三、结语
以思维培养为引领重构中职语文议论文教学,其意义远超写作技能习得的范畴。当学生学会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纷繁信息,洞察表象之下的本质;以逻辑的框架构建个人观点,使思想清晰、有序、有力地呈现;以创新的姿态整合独特的专业认知与实践经验,赋予论证以个性和生命力——他们最终收获的是一种可迁移的、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薛夏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提高中职生议论文写作的实践研究 [J]. 知识文库 . 2024 ,40 (23):48-512. 杨威 . 模块化学习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J]. 作家天地 . 2024 (18):35-37
作者简介: 侯月乐 ,出生年月:1977 年1 月 ,性别: 女 ,民族:汉,籍贯:河北唐山市 ,毕业院校:唐山师范专科学校, 毕业专业:小学教育(中文),学历:本科 ,工作单位:,职称: 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中职中专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