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岳喜婷

太和县第八中学,安徽 阜阳,236600

摘要:在数字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浪潮中,教学领域正经历着“数据革命”与“智能进化”的双重冲击。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降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解析能力与自适应学习特性,正在突破传统信息科技课程中“口授—示范”单一授课模式的桎梏,朝着更加智能、开放、高效的方向进军。本文即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探寻其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中信息科技;应用策略

自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2.0》出台以来,教育领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加之人工智能时代的强势降临,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涌入信息科技课堂,为高中信息科技课程的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基于。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教师提供了智能备课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先进的教学工具,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集成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造了沉浸式的学习场景,帮助其更加便捷、可视地收获信息科技知识;另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追踪与分析功能,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和知识掌握程度,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让高中信息科技教育呈现出“精准化指导、个性化发展、全息化评估”的全新模态,彰显出无与伦比的应用前景,因而具有重要的讨论价值。

一、利用人工智能索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信息科技课堂多存在教学资源有限的局限,教学内容以课本、辅助教材为主,继而产生了一系列可视的“蝴蝶效应”,如学生的科技视野受阻,创造力遭到打压等。而人工智能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层面彰显出不小的潜力。利用智能搜索引擎,教师便可以轻易索引大量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拓展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视频讲座、新颖的编程思路等,助力学生从多角度展开信息科技探究,全面培养其计算思维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因而,教师应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丰富的资源优势,以教材内容为“主干”进行适当的内外延伸,帮助学生多角度探究及学习信息科技,丰富知识储备,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科技学科的理解。

如在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1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的教学前,教师可提前借助豆包、DeepSeek等智能平台,输入“帮我搜索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1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的教学设计”的语音指令,系统接入指令,在网上快速搜索相关内容,并精确提供结果,教师得以有效节省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而在教学期间,教师可登录洋葱学园、作业帮等智能平台,截取其中涉及“数字化学习”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片段,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风格,获得别样的学习视野。如B站、抖音有众多关于“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的相关视频,多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有效教学,有的教师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系统讲解“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有的教师则融入了游戏化、项目化学习环节,以“开发针对某学科知识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的项目为驱动,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及应用知识。科学筛选其中的优质资源并将之“因地制宜”地运用于本班信息科技课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人工智能软件精准授课,提高教学效率

在时代高速发展进程下,各类强人工智能异军突起,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便捷,尤其是豆包、DeepSeek、ChatGPT等语言模型的应用,更是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模式。高中信息科技课堂中,灵活运用豆包、ChatGPT等智能软件,既能帮助教师快速而高效地生成课件,又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将抽象晦涩的信息科技知识转化为丰富多元且极具吸引力的媒体形式,继而帮助学生快速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益。强人工智能软件的应用恰为每一位老师、学生配置了一位“智能导师”,老师可以更加便捷且高效地展开教学工作,学生得以灵活展开自主学习。因而,加大对智能软件的应用,是提高高中信息科技教学效益的关键。

如在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1第三章“算法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人工智能快速获取各种与常见算法相关的丰富案例,如在讲解排序算法时向豆包询问“有哪些生活中有趣的排序算法应用案例”,豆包便能快速给出如图书馆书籍整理、超市货架商品排列等案例,教师再将这些案例融入智能教材与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削减教学难度。学习期间,当学生在编写代码实现常见算法、并对函数使用或逻辑判断有疑问时,可直接向豆包提问“在 Python中用快排算法,如何正确实现分区函数”等,豆包能给出准确、详细且易懂的回答,为学生提供连贯、顺畅且高效的学习体验。课堂任务结束后,教师再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准确批改编程作业的功能,对学生实现常见算法的代码进行初步分析,精准指出代码的正确性、规范性,并对错误代码给出详细的改进建议,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查漏补缺,保障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巧借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学情,实现因材施教

“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因材施教作为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各教师长久以来孜孜以求的终极目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个因材施教直接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及能力,学生可以在“最近发展区”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学习节奏,取得最佳效果。新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大数据技术趋于成熟,继而为教师更客观、精准且全面地判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了可能。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人工智能技术之力,利用学习通、钉钉等线上学习管理平台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问题回答和测验表现,采集海量学习数据,精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再次以为依据为其生成专属学习方案,真正达成因材施教的效果。

结语:“真正的教育进步,在于新技术与传统智慧的创造性融合。”站在智能革命的风口浪尖,人工智能带给高中信息科技课堂的不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教育模式、体系的全面升级。从教学资源的整合,再到人工智能软件的应用,高中信息科技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颠覆性变化。而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高中信息科技教育必将走向“技术赋能而不越位,数据驱动而不异化”的融合发展之路,以真正发挥出人工智能的应有之力,续写教育领域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钟秋琴.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J]. 教育信息技术, 2025, (03): 16-19.

[2] 杨晓玲. 探究以人工智能为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策略 [J]. 科学咨询, 2025, (06): 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