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

作者

徐慧

安徽省凤台县第二中学 安徽淮南 232100

摘要:时代的高速发展掀起了信息化教育的热潮,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把握好时代赋予的良机,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将其灵活整合运用于物理课程的各个环节,丰富教育内容、延伸教学渠道及创新教育模式等,成为摆在物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即聚焦于信息技术,从希沃白板赋能、数字资源助力、线上平台加持三大维度,探寻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深度融合;路径

自新课标及《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2.0》出台以来,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收尾,大量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及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涌入物理课堂,为一线教师打开了崭新的教学思路。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物理课堂中,教师一方面可利用人机交互型希沃白板阐释知识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汲取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索引大量的数字化资源,支持学生从多角度展开物理探究等,继而达到激趣、提质、增能的效果。信息化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格局,并在提升教学有效性层面效果卓著,因而值得引起重视及讨论。

一、希沃白板赋能,可视化讲解物理知识

希沃白板作为最为风靡的教学辅助工具,以其便捷的操作性及多样的功能性深受一线教师的青睐。希沃白板采用电磁感应技术,支持多点触控,可以多人同时操作,且希沃白板能够显示包括图片、视频和文档在内的多种媒体文件,可以更直观地传达信息及可视地讲解物理知识。教师也能直接在白板上书写、绘图,方便记录并展示观点等。希沃白板集传统白板的优势于一体,且支持课件制作、在线协作及课堂管理等多种功能,因而成为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融合的不二之选。

比如,在高二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光的折射”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展示一段雨后彩虹的视频,并基于视频提出问题:“相信同学们都见过彩虹,可大家思考过彩虹的形成原理吗?它可能与光的哪些特点有关?”这类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生活经验,学生七嘴八舌地引领起来,教师“瞅准时机”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紧接着,教师再借助希沃白板的直线、箭头等工具,精准绘制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光路图。如在讲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时,先绘制一条代表空气与水界面的直线,再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通过调整线条角度,清晰呈现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带领学生“可视化”地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促进其知识理解。

二、数字资源助力,丰富物理教学内容

传统的物理课堂多存在教学资源有限的局限,教学内容以课本、辅助教材为主,继而产生了一系列可视的“蝴蝶效应”,如学生的视野受阻,创造力遭到打压等。而信息技术不仅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知识汲取上表现不俗,也在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层面彰显出不小的潜力。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教师便可以轻易索引大量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拓展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视频讲座、新颖的解题思路等,助力学生从多角度展开物理探究,全面拓宽其物理思维。因而,教师也应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优势,以教材内容为“主干”进行适当的内外延伸,帮助学生多角度探究物理、学习物理,丰富知识储备,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学科的理解。

如在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借助网络技术搜索并筛选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上知名学校的物理公开课片段,截取其中涉及“万有引力”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片段,带领学生接触不同教学风格,获得别样的学习视野。如B站、抖音有众多关于“万有引力”的相关视频,多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有效教学,有的从开普勒通过大量天文观测数据总结出三大定律,到牛顿如何在前人基础上,凭借卓越的数学能力和科学思维,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以故事的形式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原理是在建立在“理论-验证-再理论-再验证”的曲折历程之上的。也有教师运用仿真物理实验软件,模拟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为学生直观展示万有引力与质量、距离的关系。还有的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宇宙的构造》等科普纪录片片段,展示星系旋转、卫星环绕行星等壮观场景,为学生直观呈现万有引力在宏观宇宙中的作用。科学筛选其中的优质资源并将之“因地制宜”地运用于本班物理课堂之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延展教学空间与阵地

随着信息化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步入了教育领域,并日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作为一种整合了“传统教学”和“在线远程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新颖的授课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既能充分发挥出传统教学的情感互动优势,又能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攒积起来进行专项集中授课,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目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了崭新的教学视野,于教学资源的拓展、教学平台的延伸均有益处,且符合高中阶段课时紧、任务重的特点,因而成为新时代下高中物理课程优化升级的不二之径。

以高一必修第二册“曲线运动”为例,老师在教学前提前将相关资源上传至学生的个人平台供其预习,初步掌握曲线运动的定义、速度方向、条件。线下课堂伊始,预留5-10分钟时间,以提问的形式随机检验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果,教师实时点评与补充,强化学生对线上所学基础知识的记忆,了解其基本学情,为线下深入教学做好铺垫。来到具体授课环节,可以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曲线运动相关问题,并将曲线运动与学生已熟悉的直线运动进行类比,使之在类比归纳中总结出曲线运动的规律。而对于线下授课中所用到的多媒体资源、习题资源,则可在课程结束后打包上传至学生的个人学习平台,供其查漏补缺与专项提升,形成从“线上到线下”“线下到线上”的一体化教育闭环,为学生的高质量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结语:综上,信息时代的到来开启了全新的教学渠道,打开了通往现代教育的大门。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物理教师,唯有接轨于时代前沿,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乐于、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重视对希沃白板的应用,加大对数字化资源的挖掘,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方能推动物理课堂的现代化变革,不断攀上教育领域的高峰。

参考文献

[1]王萍儿. 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课堂实践 [J]. 第二课堂(D), 2024, (04): 57.

[2]郭亮.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 [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23, (12):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