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
佟欣怡
南漳一中,湖北 襄阳,441509
摘要: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对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项目式学习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文围绕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深入剖析基于地理实践力开展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必要性及设计策略,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高中;项目式学习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学生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涵盖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多样的地理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基础。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深入研究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1.符合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兼具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其内涵丰富,研究范畴广泛涵盖了自然环境的山川地貌、气候变迁,以及人类社会的人口分布、产业活动等诸多方面。项目式学习打破了传统地理教育的局限,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自然与社会之中。例如,在研究城市地理时,能够深入城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功能区的布局与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真实的生活场景紧密相连,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质,使地理学习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在参与项目式学习时,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在分析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思考问题,综合思维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研究,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也得以提升。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带动了其他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地理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期下来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感,觉得地理知识枯燥乏味。而项目式学习凭借其生动有趣的项目主题,如“家乡河流生态环境的调查与保护”等,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实地测量、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设计策略
(一)基于教材内容确定项目主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等多方面丰富且详实的内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需要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教材的核心要点与脉络。同时,紧密结合既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从教材中精心筛选出那些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主题作为项目主题。例如,当学生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时,开展“本地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究”项目,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地农业的特点、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使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身边的实际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依据实践力目标制定项目目标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观察、调查、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在设计项目目标时,必须清晰明确地体现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城市垃圾分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为例,在知识目标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分类标准以及相关知识,构建起扎实的知识体系。技能目标上,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科学方法收集数据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软件分析数据的技能,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过程目标则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工协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情感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三)结合学生能力设计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能力差异,严格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教育中可以将项目活动科学地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置具体且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入地参与到项目中。比如在“校园气象站的建设与观测”项目中,第一阶段先引导学生了解气象站的基本设备,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选址,综合考虑校园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地点安装气象设备。第三阶段开展长期的气象观测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每天的气象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记录能力。第四阶段则对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运用多元评价完善项目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在评价内容上,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在“本地河流生态环境调查”项目实施中,教师评价时既要考量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的质量,又要关注学生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操作是否规范等,同时还要评估小组合作的情况,如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是否合理、协作是否默契等。通过这样全面、多元的评价,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够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四、结语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合理设计项目主题、目标、活动和评价,能够确保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顺利开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雅莉,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与实践力的深度融合[J].家长,2025.03.
[2]张艳,新课程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探索[J].高考,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