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创新探索

作者

李晓楠

阜南三中,安徽,阜阳,236300

摘要:政治学科在高中教育中扮演着独特且重要的角色,以其思想性与教育性有机统一的特点,承载着塑造学生道德价值观、法治观的重任。而随着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三新”改革的出台,高中政治迎来了更高的教学使命,核心素养教育成为主旋律。本文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寻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治议题式教学;创新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作为新课标广为提倡的教学模式之一,议题式教学是指围绕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有利于助推学生展开深度的交流、探究和讨论的主题,在创设适宜的情境的基础上,糅合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元素,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在身心悦动的学习体验中内化知识,生成素养。议题式教学以真实案例为驱动,以话题讨论为媒介,学生既能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也能得到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因而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不二之径。

一、议题设计:开启核心素养培育之门

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旨在培育学生多维度核心素养,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愿是关键的第一步。传统教学中,知识灌输式的模式易使学生产生倦怠,难以真正深入理解知识并将其内化为素养。而在议题式教学中,精心设计议题成为激活课堂的“金钥匙”。恰如其分的议题犹如磁石,能吸引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并巧妙关联社会热点与学生日常经历,使抽象知识具象化、可感知。当议题能精准触达学生兴趣点与认知区间时,学生便会自发地围绕议题展开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便有了坚实的动力源泉。

例如,积极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事件,如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 “双碳”政策实施、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反垄断举措、美国实施关税战等,将这些热点转化为富有辩证意义的教学议题,使学生从日常环境变化、能源使用等方面找到切入点,既加深其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度,又能全面锻炼深度分析能力,充分认识国家政策与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实现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素养的一体化发展。

二、合作讨论:搭建核心素养培育桥梁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迅速,但个体思维往往存在局限性,而合作探究为学生思维碰撞提供了广阔平台。政治学科的诸多议题,都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与视角进行分析,而依托于小组合作探究,促使知识储备、思维方式迥异的学生展开认知碰撞,负责资料收集的学生拓宽信息渠道,调研学生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分析问题的学生深挖背后原因,共同探讨方案的学生整合各方观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辩证、批判性思维,对议题抽丝剥茧、逐步揭秘,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构架起通往核心素养的发展桥梁,为学生的高质量学习赋能。

在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2“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聚焦于我国阶段性经济发展特点,结合时下热点内容,设计“直播带货的利与弊——规范市场秩序的新挑战”的议题活动。议题期间,融入小组讨论环节,将学生分别划分为正反两方,各方小组以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论据,提出观点。正方认为直播带货极大地推动了商品销售,促进了经济增长,众多中小微企业借助直播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将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销售额实现爆发式增长;反方则从“产品质量与虚假宣传问题”“价格乱象与不正当竞争”“售后保障与消费者权益维护困难”展开反驳。辩论过程中,学生既需要运用经济生活中市场调节、市场秩序等知识进行有力阐述,有需要在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锻炼沟通协作能力,还需要在与对方辩论交锋时实现深度的思维碰撞,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其对议题的理解,意识到认同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树立直播带货需依法依规进行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发展。

三、情境创设:提高核心素养培育成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高中政治知识具有理论性与抽象性的特点,若单纯依靠口头讲解,学生往往难以透彻理解,更难以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素养与能力,而创设真实情境恰能弥补这一短板。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为媒介,构建逼真的多元情境,有效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壁垒,促使学生在熟知的场景中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升核心素养,继而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能运用”的三重跨越。

如在人教版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2“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一课中,着眼于课程主体,教师可设计一个“合理解决纠纷”的情境模拟环节:某小区业主李先生发现自家房屋天花板出现严重漏水问题,导致室内装修受损,家具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李先生认为是楼上邻居王女士家的水管破裂所致,要求王女士承担全部维修费用和损失赔偿。王女士则坚称自己家水管没有问题,可能是房屋本身的质量问题,拒绝承担责任。双方多次协商无果,矛盾逐渐升级...基于以上情境,围绕“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这一议题,学生分别扮演“李先生”和“王女士”展开激烈争辩,紧接着“居委会调解人员”介入,组织双方进一步协商,再度协商无果后,扮演“律师”的学生登场,直观解释《民法典》中有关相邻关系、侵权责任的规定。最后实在无果,双方闹上法庭,融入“模拟法庭”环节,多方角色进一步展开辩证性分析与争论...在身临其境及沉浸式的情境中,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讨论、思考甚至辩论,从而在无形中塑造社会责任观念,学会如何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在遇到纠纷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等,核心素养培育效果也会更佳。

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议题式教学作为新课标重点强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具活力、更有深度的交流互动平台,继而为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政治教师也应及时转变传统的、因循守旧的教学观念,加大对议题的融入,科学设计议题,设计小组讨论环节,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引领其在议题讨论中收获新知、提高素养、发展能力,为终身化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磊. 核心素养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探索 [J]. 高考, 2023, (01): 158-160.

[2] 鲍峰,张露.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J]. 高考, 2022, (29):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