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视域下C语言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徐兄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文章围绕课程思政视域下C语言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及二者在C语言教学中的融合意义,结合当前C语言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具体培养路径,旨在提升C语言教学质量,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编程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C语言教学;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课程思政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C语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编程知识与技能的重任,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使命。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敬业专注的职业精神,与C语言编程所需的严谨态度、创新意识和耐心毅力高度契合。将工匠精神融入C语言教学,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其培养路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及融合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其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敬业体现为对工作的高度热爱和全身心投入;精益强调追求极致,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精益求精;专注要求从业者心无旁骛,对工作保持高度的执着和耐心;创新则鼓励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突破,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与成果。在C语言编程领域,工匠精神表现为程序员对代码质量的严格要求、对编程技术的不断钻研以及对解决复杂问题的执着追求。

(三)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在C语言教学中融合的意义

将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入C语言教学,首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编程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份需要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职业。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减少编程过程中的低级错误,提高代码质量。此外,工匠精神中的创新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编程创造力,推动学生在C语言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的编程思路和方法,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这种融合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符合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C语言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目标偏重知识技能传授

当前,许多高校的C语言教学目标主要聚焦于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编程技巧和算法实现等知识技能层面,对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讲解知识点和演示编程实例,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积累,缺乏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意识。

(二)教学内容缺乏思政与工匠精神元素

C语言教材和教学内容大多以编程知识体系为主,缺乏与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相关的内容设计。教材中的案例和项目往往侧重于技术实现,未能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工匠精神内涵。例如,在讲解编程算法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算法背后所体现的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进行项目实践时,没有强调团队合作、责任担当等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

传统的C语言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编程实践环节,学生往往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和模板进行操作,缺乏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机会,无法体会到编程过程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乐趣,难以形成工匠精神所要求的专注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C语言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融入工匠精神培养

在制定C语言教学目标时,应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其中,实现知识技能目标与职业素养目标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知识技能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C语言编程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素养目标则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专注执着的品质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C语言学习,培养学生对编程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学生在编程实践中追求代码的高质量和完美性”,使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思政与工匠精神元素

1.教材编写与选用

在C语言教材编写或选用过程中,应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元素。教材内容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编程案例,如开源代码项目、经典算法实现等,在讲解技术要点的同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工匠精神内涵。例如,在介绍开源代码项目时,引导学生了解开源精神所体现的分享、合作和奉献价值观;在讲解经典算法时,讲述算法开发者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职业追求。

2.教学案例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案例,将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例如,在讲解循环结构时,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的案例,要求学生在编程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进行项目实践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合作项目,通过项目分工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

1.项目式教学法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将C语言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编程知识与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对项目质量的严格要求,让学生体会到精益求精的重要性,逐步形成工匠精神。例如,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中,要求学生不断优化代码结构,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品质。

2.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编程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调和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此外,通过小组间的竞争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例如,在小组编程竞赛中,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攻克编程难题,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敬业精神。

四、结论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将工匠精神融入C语言教学是新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等培养路径,可以有效地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C语言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娟.C语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9):85-88.

[2]周鹏,曹冰玉.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08):216-218.

[3]王鑫.“C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4,34(0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