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企业健康管理员的角色赋能与干预效能研究基于海油健康促进项目

作者

于德志 张国辉 王瑶瑶 刘梦瑶 曲思琦

1.身份证号:210225198111150532;2.身份证号:36252319831114723X3.身份证号:142629199503104629;4.身份证号:1201071988020612

一、研究背景

企业健康管理员职业定位从单一信息收集者转变为综合职能承担者[1]。早期仅收集员工健康信息,如今因企业对员工健康重视增加则需承担健康评估、干预等多项职能,且要具备分析数据、制定独特性方案的技能,以增加员工健康水平和企业效益。海油健康管理员队伍建设因工作环境特殊面对挑战,海上平台空间封闭、工作强度大、医疗资源匮乏,员工易发生心理难题且疾病救治困难;陆地基地岗位不同,健康风险各异,这要求海油健康管理员在适应海上干活环境,掌握海上急救、心理疏导等专业技能,并针对五花八门岗位制定独特性健康管理方案。

二、核心职能体系构建

2.1 健康管理小组角色

健康管理小组由健康管理员、医护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代表及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2]。健康管理员在小组中发挥组织协调重点作用,然后经过与医护人员沟通获取专业医疗提议,联动人力资源部门将健康管理融入员工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从而协同业务部门制定针对性健康管理计划,整合各方资源保障小组高效能运作。健康管理员依据企业战略目的、员工健康需求及现有资源,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健康管理计划。制定年度体检计划时,综合考量员工年龄、性别、岗位等因素确定体检项目及时间;策划健康教育活动时结合员工健康难题,选择举办健康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

2.2 健康管理员角色

健康管理员作为员工健康 “ 守护者” ,履行健康信息管理、风险评估、知识传播与活动组织等职责[3]。在健康信息管理方面,经过收集、整理员工体检报告及日常健康监测数据,奠定完善健康档案;然后经数据分析挖掘健康难题和潜在风险,为独特性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健康风险评估中,健康管理员运用专业工具与知识评估员工罹患慢性病、职业病的风险,划分风险等级并实施差异化干预。对高风险员工制定具体管理计划并定期跟踪,以及对低风险员工提供健康促进主张。另外,健康管理员借助内部网站、宣传栏、邮件等渠道,同时普及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知识;组织讲座、健身比赛、心理咨询等活动,同时增加员工健康意识和参与度。

2.3 应急响应协调员角色

健康管理员承担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组织,针对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工伤事故等突发群体性健康事件,编制包含响应流程、职责分工、资源调配的具体预案,如在传染病疫情预案中明确报告程序、隔离措施等内容。

经过定期组织桌面演练、实战演练,增加企业应急响应能力。在食物中毒实战演练中,模拟事件场景检验各部门协同效能。突发健康事件发生时,健康管理员协调企业内外医疗资源,调配急救物资、安排医护救治,联系外部医疗机构并运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技能开展现场急救。

三、干预工具同方法创新

3.1 基于员工画像精准指导

健康管理员经过员工入职登记表、体检报告、问卷调查等多渠道,收集员工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工作情况、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等数据同时构建员工画像。针对不同群体实施精准健康指导: 对年轻员工侧重生活方式引导同时鼓励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对中年员工加大慢性病预防管理同时提供体检建议与个性化方案;对老年员工留意疾病康复护理与心理关怀;针对办公室人员、户外作业人员等不同样岗位,分别提供颈椎腰椎防护、高温噪声防护等专项指导。

3.2 游戏化健康挑战赛设计

以 “ 重走长征路” 游戏化竞赛为例,企业将健康管理目的和长征文化融合,员工经过完成步行、运动、学习健康知识等任务积累里程来模拟长征历程。经过设置阶段目的和奖励,利用有趣的任务、竞争机制和奖励体系,将健康管理活动趣味化,团队竞赛、排行榜等社交元素促进员工互动监督从而有效增加健康参与

积极性。

3.3 家庭 - 企业健康联动机制

企业同员工家庭在隐私保护下的健康信息共享,家庭成员据此监督参与员工健康管理。企业邀请家属参与健康讲座、亲子运动等活动进而增加家庭健康意识,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举办家属专属讲座、给予体检优惠等支持。如某企业开通无偿在线家庭健康咨询,营造良好家庭健康环境继而增加员工身心健康与工作满意度。

四、效能评估

4.1 健康指导覆盖率与响应率

健康指导覆盖率指接受健康指导员工人数占企业总员工人数比例,计算公式为(接受健康指导的员工人数 企业总员工人数) ×100‰ 。响应率指对健康指导响应人数占接受健康指导员工人数比例,计算公式为(对健康指导作出响应的员工人数 接受健康指导的员工人数) ×100% ,高覆盖率说明企业健康管理覆盖广泛,能增加员工整体健康水平。高响应率体现员工对健康指导提议认可并积极行动,有助于健康管理措施有效实施。某企业经过改良服务流程提高覆盖率,借助独特性沟通、激励措施提升响应率,降低员工疾病发生率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4.2 高危人群转化效果追踪

高危人群追踪对象涵盖已患慢性病、有不良生活方式、处于高风险工作环境及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员工。追踪指标包含生理指标、生活方式指标、心理健康指标及工作相关指标。经过对比干预前后高危人群健康状况评估干预结果,如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后,对比血压值改变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若生理指标改善、生活方式更健康、心理健康好转、工作效率提升且缺勤率降低,则说明干预措施有效。

五、启示与建议

5.1 复合型健康管理人才培养路径

高校以及职业院校课程改良应着重多学科融合,在医学课程基础上扩大心理学、管理学、营养学、运动学等课程,设置 “ 健康管理概论” 、“ 健康心理学”等课程,构建学生综合知识体系。加大实践教学与企业协作,让学生参与实际健康管理项目同时增加实践能力。企业定期组织内部培训从而邀请行业专家、内部资深健康管理员授课,内容涵盖最新健康管理理念、技术方法和企业案例分析。鼓舞员工参加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格考试同时提供培训以及考试费用支持,对获得专业资格员工给予奖励以及晋升机遇,激励员工增加专业水平。

5.2 海上作业场景下的健康传播策略

整合传统及新媒体传播渠道,扩大健康传播覆盖面。传统渠道方面,在海上平台设置宣传栏,张贴健康知识海报;定期出版内部刊物,刊登健康管理政策及科普文章;邀请专家举办健康讲座。新媒体渠道方面,创建健康管理微信公众号推送健康资讯;开发健康管理小程序达成健康自测与活动参与;利用在线直播平台开展知识讲座和专家答疑。设计多样化健康传播内容与互动活动,强化员工参与度。传播内容结合海上作业特点,涵盖海上急救、职业病防护、心理健康调适知识,采用图文、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开展 “ 海上健康知识问答” 、“ 健康打卡挑战” 等互动活动,设置奖品吸引员工参与,举办 “ 我的海上健康真实经历” 共享活动营造良好健康文化意境。

参考文献

[1]赵红梅.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N].甘肃法治报,2025-04-14(001).DOI:10.28281/n.cnki.ngsfz.2025.000010.

[2]许菲.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

[3]王方,沈毅,单晓峰.企业健康管理员的职业卫生知识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01):83-84.DOI:10.19485/j.cnki.issn1007-0931.2013.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