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探究
单丽雯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学困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其学习和未来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技工院校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包括学习基础薄弱、教学方法不当、缺乏学习兴趣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化课堂教学、开展分层教学、丰富教学资源以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多维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激发策略,旨在为提升技工院校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技工院校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还需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以保障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群体在语文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动力不足问题,他们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成绩不理想,对语文学习持有消极态度。这不仅制约了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影响了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长远发展。因此,深入探究激发技工院校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技工院校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
(一)课堂参与度低
在语文课堂上,学困生常常表现出不积极参与的状态。他们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甚至对老师的提问表现出回避态度。部分学困生整堂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正常进行。
(二)作业完成质量差
学困生对于语文作业往往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他们可能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潦草、错误众多,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不扎实。一些基础较好的语文作业,如阅读理解、作文等,学困生完成难度较大,更导致他们消极对待,甚至出现抄袭现象。
(三)自我评价消极
学困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存在过低的认知,经常自我否定。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天生就不适合学习语文,即使努力也难以取得进步。这种消极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削弱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二、技工院校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学习基础薄弱
许多学生进入技工院校前,由于多种原因语文学习基础较差。汉语拼音、字词基础、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在后续语文学习中困难重重。面对复杂的语文知识和学习任务,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动机也随之减弱。
(二)教学方法不当
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困生来说,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三)缺乏学习兴趣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性格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语文课程往往被一些学生视为单调、乏味,与他们的兴趣点脱节。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就难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导致他们对语文学习缺乏内在的驱动力。
(四)心理压力较大
社会和一些人对技工院校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综合素质低。这种观念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部分学困生因此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取得好成绩。同时,技工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些学生对专业课投入更多精力,认为语文是副科,不重视其学习,也导致语文学习动机缺失。
三、技工院校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在技工院校中,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往往较为薄弱,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对他们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激发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1.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讲述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故事,将其引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意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2.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摒弃单一的讲授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如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困生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等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参与感,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教学法也可应用于部分语文教学内容,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语文实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需求
1.实施分层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层次。对于学困生,降低教学难度基础,突出重点和难点,着重培养他们基本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设置简单易懂的练习和作业,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
2.实施分层教学目标和评价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合理的学习目标。对于学困生,目标应具体、可衡量且实际可行。在评价学生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三)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1.引入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素材,如在线课程、电子书籍、语文学习APP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筛选并整合这些资源,为学困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2.引入语文生活素材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将生活素材融入语文教学。例如,在阅读教学中,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语文知识。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激发写作兴趣。这种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习信心
1.树立良好形象,亲近学生
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影响学生。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困境。主动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2.关注学困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情况都有其独特性。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激发技工院校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和成因,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整合教学资源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多种策略,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白雪.谈如何培养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动机[J].语文学刊,2014 (01):154-155+159.
[2]刘加盈.新时代下技工院校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科技风,2023 (20):50-52.
[3]黄国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