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防治技术研究
王建华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6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大型水利、桥梁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内部水化热高,散热慢,易产生温度应力,易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不仅对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耐久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还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必须深入研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施工措施
引言
在现代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焦点。裂缝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更重要的是,它会对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结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类型及其影响
1.1表面裂缝
表面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种质量问题,通常出现在混凝土初凝至硬化过程中,由于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或内外温差造成的温度应力不均所导致。这些裂缝虽然可能在结构的表层,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美观性,甚至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因此,对表面裂缝的防治是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1.2深层裂缝
深层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形成机制复杂,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温度应力是导致深层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在某大型桥梁项目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后内部与表面之间的温差过大,导致了严重的温度应力,最终在结构内部形成了贯穿性的深层裂缝。研究发现,当混凝土内部与外界环境的温差超过20°C时,产生深层裂缝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干缩与塑性收缩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某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早期养护不当,混凝土表面快速干燥,引发了塑性收缩,进而导致了深层裂缝的形成。为了有效预防深层裂缝,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其中,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和控制裂缝的产生。通过建立详细的温度场分布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温度应力。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2.1材料控制技术
中、低温水泥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热量,降低了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了温差引起的开裂风险。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低温水泥浆固化速度慢、放热平稳,可有效控制混凝土早期温度峰值,降低快速升温引起的内应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矿物掺合料,进一步降低水化热、优化导热性能,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微结构,提高密实度及抗裂能力。矿物掺合料也能减少收缩,提高长期强度。在配合比调整时,减少水泥用量,适当增加粗骨料比,可以降低水泥水化热,防止温升过快,减少干燥收缩,降低干燥开裂危险。减水剂的加入可降低用水,提高密实度和强度,降低干缩引起的裂缝。加入适量的膨胀剂,可使混凝土产生较小的膨胀,以抵消收缩和拉应力,从而进一步减小了裂缝的发生概率。
2.2温度监测与控制
由于混凝土内、外表面温度差与温度应力大小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在混凝土中安装温度传感器以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控。温度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测量混凝土内部各点的温度变化,并能及时反馈给施工管理者。根据温度数据,及时调整浇筑时间,减薄厚度,增加降温管等施工措施,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另外,采用冷却水管等温控手段对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温度监测数据,施工团队可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保证水泥水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得到控制,从而有效降低温度裂缝。
2.3施工技术控制
分层次浇筑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种有效方法。该工法的核心是分层分阶段浇筑,控制各层混凝土厚度及浇筑速率,以避免因一次浇注过多而引起的水化热集中效应。分层浇注可使各层混凝土得到充分的散热与养护,可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引起的开裂。同时,通过控制浇筑速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温度升高的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温度的稳定。在特殊条件下,为减小结构内部温度累积,可采取跳仓施工方法,以降低结构内部温度累积,进而降低裂缝发生的风险。采用分层次浇筑的方法,既可以保证温度的准确控制,又可以控制施工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是防止裂缝发生的重要措施。混凝土在硬化的早期阶段水分蒸发很快,如果不及时进行养护,表面干燥将加剧体积收缩,并产生塑性收缩裂纹。为防止混凝土开裂,可采用保温被、塑料布或湿麻袋等隔热材料覆盖。这种材料能有效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防止因干缩而产生裂缝。同时,保温材料还可以减缓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的速度,减少温差应力。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防治措施
3.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材料选择与配合比的设计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是防止裂缝产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合理的材料选择与科学的配合比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还能有效降低温度应力和干缩裂缝的风险。
例如,在某大型桥梁项目中通过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显著降低了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量,从而减少了因温差引起的裂缝风险。
3.2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施工工艺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施工工艺的优化是防止裂缝产生的关键环节之一。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可以显著降低温度应力和干缩应力,从而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
例如,在某大型桥梁项目中,施工单位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每次浇筑厚度控制在30厘米以内,同时在相邻层次之间设置冷接缝,使各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异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温差引起的内应力,还提高了混凝土的整体密实性和耐久性。此外,合理安排浇筑时间也是施工工艺优化的重要内容。根据温度变化规律,选择在夜间或清晨进行浇筑,可以充分利用环境温度较低的优势,减小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从而减少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3.3创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养护方法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养护方法的改进是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养护方法往往侧重于保湿和保温,如覆盖塑料薄膜和湿麻袋,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温度快速下降。然而,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现代养护技术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如采用化学养护剂和采用自动温湿度监测系统进行动态调整养护策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控制浇筑工艺,加强温湿度控制,后期养护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裂缝的产生。实践证明,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不仅可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而且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工程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潘泽军.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及其控制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1):96-97.
[2]钱维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J].居舍,2020,(35):23-24.
[3]诸丽莎.探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7,24(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