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
随兰君
淮南第六中学,安徽 淮南,236032
摘要:新课标的出台提供了崭新的教学视野,提倡从传统的“孤立学科”教学转向“更加互联”的教学方式,鼓励多个学科的有机整合,以创造更丰富的教学体验并全面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即以新课标为视野,探寻高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为助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发展核心素养及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修订》指出历史是一门“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同时提出了“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的教学观点。分析新版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其不仅阐明了历史课程的本质属性,也奠定了“多视角”这一跨学科学习模式的基本雏形;从历史课程的定位来看,其作为一门涵盖人类社会演变、文化传承、价值判断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与政治、文化、文学、地理等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继而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探寻高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确有可为。
一、高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难点
(一)教师知识水平不一,教学资源不足
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语文、政治等多学科知识,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对历史教师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历史教师的专业背景主要停留于历史领域,其他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相对薄弱,且对其余学科如何系统、流畅、和谐地嵌入于历史学科中缺乏系统性学习,致使其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中表现得较为生硬。且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离不开多元教学资源的支持,而在现有的条件下,这类资源往往较为匮乏,也因此难以为学生提供深而广的学习体验。
(二)现有教材体系分散,学科孤立严重
各学科教材各自为政是跨学科教学的普遍性难题,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不同学科教材多由不同专业团队编写,编写过程中往往缺少相互沟通,致使教材内容的关联性不强,割裂性严重。以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对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挖掘不足,如在讲述古代丝绸之路时,历史教材侧重于阐述其开辟历程、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史实,而未有从地理角度分析丝绸之路所途经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对贸易路线选择及贸易活动的影响。
二、高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一)聚焦历史教材,科学提炼跨学科学习主题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以教材为依据科学提炼跨学科主题,是决定整体教学效果的关键。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经过2022年的重新编排,在各个单元和主题知识板块中都设计了不少的跨学科教学切入点位,从“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从“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到“元朝的统一”,都与政治、地理、社会等学科有着广泛且密集的知识点交集。因而,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材全局观,明确哪个章节,哪些主题版块,哪些知识点能够与哪些学科融合,全面疏通教学思路,继而有的放矢地展开跨学科主题教学工作。
例如,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便与地理、语文等学科紧密关联,聚焦于课程主题,可以设计“诗词中的两宋风云”“两宋政治军事的地理因素探究”等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如讲解《满江红》、《渔家傲·秋思》等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带领学生在诗词中感受两宋时期的政治军事状况、社会风貌以及文人的家国情怀,实现历史与语文知识的相互渗透;或从地理视角探讨南宋偏安江南,长江天险在军事防御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借助地理知识分析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等对战争策略、政权稳定的影响,培养其多角度探究历史的思维。历史教材的各个板块和课时大多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因而牢抓其点位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是打破学科隔阂,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设计项目活动,创新跨学科主题活动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优化高中历史跨学科活动的得力“法宝”。尤其是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修订》提出的“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映照下,教师更应聚焦于所提炼的跨学科主题,采用情境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方法,设计出富有探究意义又融合了多个学科内容的探究活动,彻底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为学生提供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继而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助推其完整知识网络的形成。
如在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的学习中,可设计如下与语文、经济、科学、政治学科相联系的跨学科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类型史料进行评估,要求学生结合语文知识讨论《明史》、《红楼梦》、《西游记》可能存在的偏见或失真;根据提供的有关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的资料,探索明清科技成就对社会生产力和文化传播的影响;结合教材及网上资源,从社会及经济的角度分析明清时期商人阶层的崛起、士族文化的变迁。在项目活动的驱动下,学生获得了广泛的跨学科学习空间,期间可以自由查阅资料,自由与同桌讨论,交换意见,发表看法等,既捕获了大量的多学科知识,也锻炼了思维品质、分析能力等,学习效益得以最大化保障。
(三)搭建多元桥梁,精心整合跨学科学习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跨学科教学,都离不开优质且丰富的学习素材的支撑。在跨学科学习主题的框架下,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地理、历史、政治等优质教学素材攒积起来,一方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最大程度上消除学习障碍,促使其高效、顺畅地展开跨学科探究,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历史教师在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中,应遵循关联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原则,精心遴选跨教学素材,为历史课堂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为学生的高质量学习赋能。
总结:综上,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全球化浪潮下新兴的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以单学科为主的墨守成规式教育模式的藩篱,也为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高中历史教师唯有深刻意识到其教学意义,及时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从顶层着手提炼跨学科学习主题,灵活设计多元化课堂活动,方能构建出一体化的跨学科育人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及综合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李良修. 高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J].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5, 11 (12): 28-30.
[2]丁艳. 核心素养培育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初探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 (11): 30-32.
[3]成发强.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跨学科教学探究 [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5, (01):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