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发电厂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作者

阿不都热依木·吐尔迪

新疆华电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煤炭在电力生产中的占比仍然较大,输煤系统作为发电厂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煤尘。煤尘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危害设备的正常运转、工人的健康并增加维护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电厂普遍采取了多种粉尘治理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输煤系统中粉尘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的危害,接着对现有的粉尘治理技术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通风除尘、湿法除尘、干法除尘等传统技术,并分析了新型粉尘治理技术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多种粉尘治理技术,包括高效通风除尘、湿法除尘、干法除尘等,结合新型的静电除尘技术和纳米材料过滤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煤尘的排放,实现煤尘的精准控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设备的损害及人员的健康威胁。本文的研究为优化发电厂输煤系统的粉尘治理方案,提升电厂的环保标准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输煤系统,粉尘治理,通风除尘,湿法除尘,干法除尘,静电除尘

引言: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煤炭仍是主要的能源之一,发电厂输煤系统承担着从煤炭储存区到锅炉的煤炭运输任务。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输煤系统的规模和运行负荷不断增大,煤炭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煤尘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煤尘的产生不仅会影响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还对输煤设备、设施造成磨损和腐蚀,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同时,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煤尘环境中的工作人员,还可能患上尘肺病等职业病,危害员工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有效治理输煤系统中的煤尘污染,提高环保水平,已成为发电厂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粉尘治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先进的治理手段应运而生,提供了更加高效、绿色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分析煤尘产生的原因、粉尘治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发展方向,最终提出一套综合治理方案,力求为发电厂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粉尘治理方案。

一、发电厂输煤系统粉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煤炭是主要能源,在煤电一体化生产中广泛用作燃料。但在煤炭运输、储存、破碎等环节,因摩擦、碰撞、风力等作用会产生大量粉尘,输煤系统中尤为突出。煤尘主要源于煤炭物理破碎、外部环境及设备运行影响。输煤时,传送带、提升机等设备参与作业。煤炭与设备运动部件接触就会产生不同粒径煤尘。煤炭在破碎过程中被磨碎成小颗粒时,煤尘的排放量会大幅增加。此外,输煤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振动、煤层的堆积、以及气流的作用,煤尘不断被带入空气中,随着气流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形成较为严重的煤尘污染。

煤尘的危害广泛而严重,首先对环境的污染不可忽视。煤尘的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煤尘沉积在周围环境中,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煤尘对设备的损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长期积累的煤尘在设备内会加剧机械部件的磨损,特别是在输煤设备的传送带、齿轮、滚筒等部位,煤尘不仅增加了设备的摩擦力,还导致了设备腐蚀的加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电厂的维修成本。最后,煤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尤为突出。长期暴露于煤尘环境中的员工可能患上尘肺病等职业病,导致身体的损害,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控制和治理煤尘的排放已成为发电厂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发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治理的现状与技术挑战

当前,许多发电厂在煤尘治理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传统的治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常见的粉尘治理技术包括通风除尘、湿法除尘和干法除尘等。通风除尘技术通过设置强力风机和管道,将含尘气体引入除尘设备,通过过滤系统清除其中的煤尘。湿法除尘通过将水雾或水滴喷洒到含尘气流中,将煤尘颗粒粘附在水滴上,随水流一同排除。干法除尘则是通过高效的过滤装置如布袋除尘器,将煤尘从气流中分离出去,达到清洁空气的目的。

然而,传统的粉尘治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现有的通风除尘设备通常除尘效率较低,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理效果,且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较为频繁的维护和清理。湿法除尘技术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表现良好,但其效率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湿法除尘设备容易发生结冰现象,造成设备故障。干法除尘虽然适应性较强,但其效果通常受到过滤介质性能的限制,且需要定期更换过滤器,增加了运行成本。另外,现有的除尘技术对煤尘粒度的适应性较差,难以对所有种类的煤尘进行精准治理,这要求开发更加高效、灵活的粉尘治理方案。

三、发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治理的主要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传统的粉尘治理技术面临一定的技术瓶颈。因此,新的粉尘治理技术不断涌现,帮助克服了传统技术中的不足。其中,静电除尘技术、纳米材料过滤技术以及综合性治理方案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静电除尘技术是利用高压电场将煤尘带电,再通过电场力将煤尘吸附到收尘装置上。静电除尘能够高效地去除微小颗粒的煤尘,并且能适应不同粒度的煤尘。然而,静电除尘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对电场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纳米材料过滤技术则利用纳米级别的材料在吸附微粒方面的优势,能够在较低能耗的情况下,达到较高的除尘效率。与传统的布袋除尘器相比,纳米材料具有更强的表面吸附能力,能够去除更细小的颗粒,这使得它成为未来粉尘治理技术的有力补充。新型的湿法除尘技术通过引入超细水雾喷雾技术,使煤尘和水滴的接触面积增大,能够更高效地去除微细颗粒的煤尘,减少了水的消耗,提高了除尘效率。

四、综合治理方案与优化措施

为了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煤尘治理,发电厂应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和煤尘排放特点,采取综合治理方案。在传统通风除尘、湿法除尘和干法除尘的基础上,结合静电除尘、纳米材料过滤等新型技术,能够在提高治理效率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首先,针对煤尘产生源头进行控制,优化设备设计和生产工艺,减少煤尘的产生。例如,合理设计破碎设备、传送带等设施,减少煤炭的破碎和摩擦。其次,在治理技术的选择上,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湿法除尘和干法除尘的联合技术,湿法除尘主要应用于高湿度区域或煤尘浓度较高的区域,而干法除尘则适用于其他环节,通过两种技术的结合,能有效提高除尘效率。最后,定期检查和维护除尘设施,保持除尘设备的良好运转状态,确保其高效、稳定运行。

五、结论

煤尘的治理是保障发电厂环保与安全运行的重要任务。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粉尘治理技术如静电除尘、纳米材料过滤等,逐渐成为提高治理效率和设备运行效果的关键技术。未来,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发电厂输煤系统中的粉尘治理将更加注重技术的综合性和智能化,采用更加绿色、低能耗、高效率的治理技术。通过综合治理和设备优化,能够有效减少煤尘排放,提升电厂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参考文献

[1]张伟,李强. 发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治理技术研究[J]. 电力设备管理,2020,34(6): 78-82.

[2]王芳,赵鹏. 输煤系统粉尘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43(7): 92-96.

[3]李明,周宏. 发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治理的现状与挑战[J]. 环境保护与节能,2021,39(3): 115-119.

作者简介:阿不都热依木·吐尔迪(1991.01),男,维吾尔族,新疆人,大专学历,研究方向为电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