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胡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上海市 200127
摘要:船舶建造高危作业多,极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视觉算法的持续发展,人工智能(AI)可实现自动化监测、实时预警和智能分析,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为解决船舶建造生产安全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基于视觉的行为识别算法、基于数字指纹的实物比对算法、基于安全智能管理与决策等,对人工智能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船舶建造;安全管理;自动化监测;实时预警;智能分析
引言:船舶建造流程复杂,涵盖焊接、涂装、装配等技术环节,同时存在火灾、爆炸、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安全风险。如何在船舶建造中降低事故率、提升安全管理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下、信息滞后、覆盖不全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船舶建造的安全需求。
一、人工智能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应用原则
人工智能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需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因此必须确保数据的质量、完整性和实时性,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等手段,收集全面、准确的船舶建造过程数据。
人工智能模型的选择和训练至关重要,应根据具体的安全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模型,并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充分训练,以提高模型的预测和决策能力。人工智能系统的部署和运行需结合船舶建造的实际情况,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技术故障导致的安全隐患。
人工智能的应用应注重人机协作,充分发挥人类经验和直觉的优势,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安全管理。人工智能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需遵循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技术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船舶建造安全管理,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二、人工智能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一)智能化监测:设备与环境状态的实时感知
船舶建造过程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稳定性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监测方式依赖于人工巡检,效率低下且难以实时掌握动态变化。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得智能化监测成为可能。
设备状态监测:通过在关键设备上安装传感器网络,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温度、压力、振动频率等。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异常检测算法,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模式,提前预警设备故障。例如,在船舶发动机的建造过程中,通过监测其振动频率和温度变化,结合历史数据训练的模型,可以精准预测潜在的故障风险,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停滞和安全事故。
环境状态监测:船舶建造现场环境复杂,存在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潜在风险。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状态的实时监测。例如,通过安装在车间内的摄像头和气体传感器,结合图像识别算法,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灾烟雾、有毒气体泄漏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警报。此外,利用无人机搭载传感器进行高空巡检,可以覆盖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二)实时预警:风险感知与快速响应
实时预警是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能够实现对复杂场景的快速风险评估和预警。
人员行为监测与预警:船舶建造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行为识别算法,可以对人员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例如,通过摄像头捕捉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安全带,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行为。一旦发现异常行为,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干预。这种实时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减少因人为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
危险区域预警:船舶建造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区域,如高空作业区、焊接作业区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这些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并设置虚拟安全围栏。当人员或设备进入危险区域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撤离。此外,通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传感器数据,系统还可以对危险区域的环境变化进行实时评估,进一步提升预警的精准度。
(三)智能分析: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决策
船舶建造安全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设备运行数据、人员行为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事故原因分析:发生安全事故时,传统的调查方式往往耗时耗力且难以全面还原事故过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监控视频、传感器数据等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快速还原事故现场。例如,通过行为识别算法分析事故发生前人员的行为模式,结合设备运行数据评估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从而精准定位事故原因。这种智能分析方式不仅能够为事故调查提供有力支持,还能为后续的安全管理改进提供参考。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优化: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船舶建造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和分析,系统能够预测潜在的风险点,并为安全管理团队提供优化建议。例如,通过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事故数据,系统可以识别出高风险作业环节,并建议增加安全防护措施或调整作业流程,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人工智能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应用实施策略
(一)明确目标,制定规划
这一步骤需要清晰地定义AI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目标,例如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缩短预警响应的时间、优化资源配置等。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确保后续的实施工作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投入。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包括时间安排、资源配置、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时间安排应合理分配各个任务环节,确保项目按流程推进;资源配置则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技术路线应选择经验证的技术方案,确保智能化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预期成果则需要明确项目完成后所能达到的具体效果,为项目的评估提供依据。
(二)数据驱动,夯实基础
数据驱动是人工智能(AI)技术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建立全面、准确、实时的安全数据收集机制。这包括部署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收集施工现场的环境参数、人员行为、设备状态等数据。还需要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例如传感器数据、视频数据、文本数据等,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标注,去除无效和错误数据,确保数据质量。高质量的数据是AI模型训练和应用的基础,只有夯实数据基础,才能确保AI技术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三)技术选型,分步实施
在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船舶建造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技术选型和分步实施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技术选型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成熟可靠的技术方案。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面,可以选择计算机视觉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实时监测与预警方面,可以选择传感器网络和视频监控技术;在智能决策与管理方面,可以选择风险评估模型和智能调度系统。在技术选型的基础上,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项目。每个阶段应设定明确的时间表和目标,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通过科学的技术选型和分步实施,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确保AI技术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成功应用。
四、人工智能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优势与挑战
(一)优势
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对船舶建造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显著降低了人工干预的频率和强度。通过智能监测和实时预警,管理人员可以更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人工智能算法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能力,能够对复杂的安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这种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方式能够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因人为失误或经验不足导致的安全事故。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提前预警设备故障和优化安全管理流程,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减少因事故导致的生产停滞,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同时,智能化监测与分析减少了对人工巡检的依赖,进一步降低了人力成本。
(二)挑战
数据质量与数据安全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支持,而船舶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往往存在质量问题,如数据不完整、数据噪声等。此外,数据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旦数据泄露或被篡改,可能会对船舶建造的安全管理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集成与系统兼容性:船舶建造安全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系统,人工智能技术需要与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行深度集成。然而,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可能会导致技术集成的困难,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
人员培训与技术接受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同时现场工作人员也需要对新技术有一定的接受度。然而,目前船舶建造行业普遍存在人员技术培训不足和技术接受度低的问题,这可能会阻碍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一)未来发展方向
多模态数据融合:人工智能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更加注重多模态数据的融合。通过整合图像、视频、传感器数据等多种数据源,系统能够更全面地感知船舶建造过程中的安全状态。
自主学习与智能决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安全管理系统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预警阈值和管理策略,实现智能决策。
人机协作与智能化作业:人工智能技术将与人类操作人员形成更紧密的协作关系。通过智能辅助系统,如智能头盔、智能手套等,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系统能够实时提供安全提示和操作建议。
(二)建议
加强数据管理与安全保障:船舶建造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应加强对数据安全的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篡改。
推动技术集成与标准化建设:行业应加强技术集成和标准化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现有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通过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有效降低技术集成难度,增强系统兼容性。
重视人员培训与技术推广:船舶建造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同时,应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活动,通过案例分享和示范项目,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优势。
六、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自动化监测、实时预警和智能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船舶建造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然而,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数据质量、技术集成以及人员培训等问题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未来,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技术将为船舶建造安全管理带来更加显著的成效,为保障船舶建造安全、促进航运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伍维波.数字孪生在船舶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航务周刊,2024,(31):45-47.
[2]蔡杰.船舶外舾装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4,32(04):66-68.
[3]华先亮,黄莹雅,李建彬.人工智能在船舶建造安全管理中应用分析[J].广东造船,2024,43(02):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