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链驱动”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于小云

张家港高级中学,2156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链驱动"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该模式,分析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与意义,从深度融合知识点构建问题链体系、聚焦思维培养设计问题链层次、遵循认知规律优化问题链结构、促进自主探究发挥问题链功能四个方面提出教学策略,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问题链驱动;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

一、引言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问题链驱动" 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将一系列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因此,开展 "问题链驱动"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链驱动"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意义

目前,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问题链的重要性,并尝试在教学中运用问题链来引导学生探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问题链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不强,导致学生难以通过问题链进行有效的探究。另一方面,问题链的实施效果不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问题的解答,而忽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思考,没有充分发挥问题链驱动学生探究的作用。

"问题链驱动"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问题链驱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此外,它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问题链将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问题链驱动"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深度融合知识点,构建问题链体系

高中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构建问题链体系时,要深度融合知识点,以知识点为核心,围绕知识点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设计一系列问题。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是核心知识点。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函数现象入手,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等,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这些现象?" 引导学生建立函数的概念。接着,针对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设计问题:"如何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什么特点?如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最后,结合函数的图像,提出问题:" 函数的图像如何反映函数的性质?如何根据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像?" 让学生掌握函数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聚焦思维培养,设计问题链层次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设计问题链时,要聚焦思维培养,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具有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问题链可以分为基础问题、提升问题和拓展问题三个层次。基础问题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激活学生的已有思维。例如,在几何证明的教学中,基础问题可以是:"什么是几何证明?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提升问题则是在基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如:"如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几何定理进行证明?"、" 在证明过程中,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拓展问题则是超越课本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 如果改变几何图形的条件,证明方法会发生什么变化?"、"能否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同一个几何命题?"

(三)遵循认知规律,优化问题链结构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优化问题链结构时,要遵循这一规律,设计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问题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数列的教学中,首先从具体的数列实例入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具体例子,提出问题:"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列的规律,总结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然后,从特殊的数列推广到一般的数列,提出问题:"对于一般的数列,如何研究它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 让学生通过对特殊数列的研究,掌握研究数列的一般方法。最后,结合实际问题,如存款利息的计算、人口增长问题等,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列的知识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促进自主探究,发挥问题链功能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问题链的驱动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链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概率的教学中,提出问题链:"什么是概率?如何计算概率?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探究概率的相关知识。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四、结语

"问题链驱动"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理解 "问题链驱动"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要求,结合高中数学的具体知识点,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链,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问题链的驱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福忠.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以“圆锥曲线”一单元为例 [J]. 高考, 2025, (03): 142-144.

[2]黄兵. 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J]. 高考, 2025, (01): 36-38.

[3]刘海军.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 (19):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