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理念下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
徐一鸣
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215600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源于生活、融入生活,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生活化教育策略,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育实践,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幼小衔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迈向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对幼儿身心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意义重大。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生活化,据此开展幼小衔接生活化教育,能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研究其培养策略很有意义。
一、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部分幼儿园的教育导向出现偏差,将教学重心过度倾斜于知识性内容的灌输,诸如拼音拼读、数学运算等。而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这一核心培养目标,却在教育实践中被边缘化。教育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缺乏关联性,幼儿的适应能力较弱。
(二)教育方式单调刻板
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进程中,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探索与实践的契机。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不仅难以点燃幼儿的学习热情,反而会抑制其学习的积极性,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形成阻碍。
(三)家园社区协同机制缺失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三方协同发力。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家园社区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合作机制不健全。家庭和社区未能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导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二、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生活化课程设计
在幼小衔接阶段,生活化课程设计至关重要。课程内容的选取应紧密围绕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点展开。比如,可以开展“我的小书包”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认识书包的各个部分,学会整理书包内的物品,让他们在亲身操作中了解书包对于小学生活的重要性;还可以开展“我爱我的学校”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幼儿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各个功能区域等方式,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此外,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课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组织幼儿参与参观小学的活动,让他们提前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到社区图书馆帮忙整理图书、参与社区环保行动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社会规则,逐步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二)家园合作与社区支持
家园合作与社区支持是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强家园合作方面,幼儿园和小学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沟通桥梁,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分享会等,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让家长在活动中了解如何在家中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也是关键举措之一。例如,组织幼儿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社区植树造林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参与社区文化节活动,让幼儿感受社区的文化氛围,学习社区的各项规则,进一步融入社区生活。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基础。在日常生活自理方面,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注重引导幼儿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比如,教导幼儿自己穿衣、系鞋带,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让幼儿学会整理书包,将书本、文具等物品摆放整齐;鼓励幼儿收拾自己的玩具,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通过这些日常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会得到显著增强。时间管理能力同样不容忽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时间管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例如,开展“我的一天”活动,让幼儿制定自己的每日计划,学会合理安排起床、洗漱、吃饭、学习、玩耍等时间,逐步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四)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同伴交往方面,教师应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互动的机会。例如,开展“小组绘画”活动,让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绘画主题、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合作搭建”游戏则要求幼儿相互配合,共同搭建积木、拼图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师生交往也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真诚的对话和互动,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想法,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
(五)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和社会环境。在生活规则方面,幼儿园和家庭应共同努力,注重培养幼儿遵守生活规则的意识。例如,教导幼儿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看红绿灯;引导幼儿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排队等候。通过这些生活规则的培养,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规则的培养同样关键,通过模拟小学课堂,让幼儿提前了解和学习小学的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熟悉并遵守课堂规则,从而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其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科学制定教学策略,可以将社会适应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未来,应不断完善幼儿适应能力培养策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志萍.浅谈幼小衔接阶段大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24,(22):94-96.
[2]马兰.幼小衔接中陶行知教育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J].好家长,2024,(25):94-95.
[3]宋昱君.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路径[J].智力,2023,(31):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