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方式探析

作者

李明飞

鼎宏荣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14001

摘要:城市的蓬勃发展如同一幅宏大画卷,而市政工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则是这幅画卷中不可或缺的脉络,维系着城市的 “生命体征”。然而,传统施工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成为城市发展的 “羁绊”。本研究立足市政工程建设需求,深入剖析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领域,挖掘新型施工技术与创新管理策略。从管道铺设的革新到污水处理工艺的升级,再到绿色施工理念的践行,力求为市政工程施工注入新活力,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守护城市水生态,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污水处理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列车上,市政工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作为关键 “零部件”,其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干净的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污水有序处理后回归自然,这看似平常的过程,背后是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体系支撑。但如今,部分市政工程施工因技术滞后、管理疏漏,导致管道老化渗漏、污水处理不达标等问题频发,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一、市政工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的理论基础与现状​

1.1 市政给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的功能与特点​

市政给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承担着城市水资源供应、污水排放与净化的核心功能。给排水工程通过输水管道、泵站等设施,将水源地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后输送至城市各处,满足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用水需求;同时,将使用后的污水收集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则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工艺,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保护城市水环境。​

该工程具有系统性、隐蔽性和公共性的特点。系统性体现在它涵盖取水、输水、配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紧密相连;隐蔽性表现为大部分管道和设施铺设于地下,一旦出现问题,检修难度大;公共性决定了其服务对象为全体城市居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公众生活和城市形象,对施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极高。​

1.2 现有施工方式的分类及技术原理​

现有市政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方式主要分为开挖施工和非开挖施工两大类。开挖施工是传统的施工方法,通过挖掘沟槽,铺设或安装管道、设备,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施工区域开阔的场景。其技术原理是根据设计要求,将土壤挖掘至一定深度,铺设管道后回填压实。非开挖施工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包括顶管法、盾构法、定向钻法等。顶管法是借助顶推设备,将预制管道沿设计路线顶入土层;盾构法利用盾构机在地下掘进,同时进行管道安装;定向钻法通过导向钻头在地下钻孔,将管道牵引穿越障碍物。

1.3 当前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当前市政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在技术层面,部分施工单位仍采用落后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导致施工效率低下,管道接口密封性差,容易出现渗漏问题。在管理层面,施工过程中的协调不足,各工种之间配合不默契,影响施工进度;同时,质量监管不到位,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埋下安全隐患。

二、市政工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的创新技术与方法​

2.1 给排水管道新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给排水管道新型施工技术不断涌现,为工程建设带来新突破。例如,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在输水管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结合了钢筒的高强度和混凝土的耐腐蚀性,具有抗压、抗渗性能好的特点,能有效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在管道连接技术方面,热熔连接、电熔连接等新型连接方式逐渐取代传统的焊接和法兰连接。热熔连接通过加热管道接口使其熔融后连接,接口强度高、密封性好;电熔连接则利用电熔管件内的电阻丝加热,使管道与管件融为一体,操作简便,质量可靠。

2.2 污水处理厂高效施工工艺探索​

污水处理厂施工工艺的优化对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至关重要。在池体施工方面,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将池体的墙板、顶板等构件在工厂预制,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装配,可减少现场湿作业,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在污水处理工艺设备安装上,应用模块化安装技术,将复杂的处理设备分解为多个模块,在工厂内完成组装和调试,现场只需进行模块拼接,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准确性。

2.3 绿色环保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绿色环保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给排水施工中,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通过设置雨水收集池、透水铺装等设施,收集雨水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灌溉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污水处理施工中,推广生态处理工艺,如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净化污水,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市政工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的管理与优化策略​

3.1 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优化措施​

优化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是确保市政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施工组织方面,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和施工段,明确各工种的施工任务和责任,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表。采用流水施工、平行施工等组织方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在进度管理上,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加强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推进。

3.2 施工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是市政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在质量保障方面,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加强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 “三检” 制度,对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在安全保障方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3 施工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策略​

施工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目标。在成本控制方面,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计划。严格控制材料采购成本,通过招标采购、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材料价格;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和机械成本。在效益提升方面,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条款,避免因合同纠纷导致的经济损失。

四、结论​

通过深入分析施工理论基础与现状,挖掘新型施工技术,优化施工管理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施工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变化,未来需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加强技术研发与管理创新,推动市政工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迈向更高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钦鑫.污水处理工艺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24,30(11):83-84.

[2]王辉.污水处理厂给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08):117-119.

[3]丁桂珍.污水处理厂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