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美”与“德”齐步走

作者

刘美双

吉林省榆树市八号镇大岗中学校 130407

摘要:艺术教育在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承担着艺术知识传授和审美能力培养的任务,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将德育元素自然渗透于美术教学之中,既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又能助力道德品质塑造。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利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体悟真善美的统一。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科特色,让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促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情感共鸣;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已经从单纯的技能训练转向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课程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学生品德养成提供了广阔空间,将德育融入美术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当前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肤浅等问题,需要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收获道德滋养,实现德艺双馨的教育目标。

一、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价值探析

艺术的本质是对美与善的追求,初中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情操。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让学生在绘画与创作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艺术中的人文精神能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以色彩静物画为例,在绘画过程中学生要深入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花卉、水果等自然物象,感受物象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品质。单色版画的创作则锻炼了学生的耐心与专注力,版画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认真对待,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良好品德的体现。美术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技法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领悟做人的道理,让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1]。

二、美术课堂德育渗透的教学途径

(一)创设德育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在美术课堂中创设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色彩风景画教学为例,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感受阳光、空气、绿树等自然环境带来的美好体验,在写生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环境的珍惜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山川、建筑等景物的形态特征,用画笔描绘眼前的美景,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的情感连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生活的品德。户外写生也考验着学生的意志品质,面对天气变化和环境干扰,需要保持专注和耐心完成创作,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开展德育主题美术创作

德育主题美术创作能让学生在艺术表现中传递正向价值理念。以手绘线条图像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形象,用线条语言表达对他人的理解与关爱。学生可以描绘关心帮助他人的场景,如扶老携幼、助人为乐等温暖瞬间,通过艺术创作传递爱心与善意。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细致观察人物的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情感状态,这种观察与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藏书票设计也是很好的德育载体,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读书育人的主题,表达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培养求知向上的精神品质,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能的展现更是价值观的表达与传递[2]。

(三)组织艺术欣赏引导价值认知

艺术欣赏课程为德育渗透提供了丰富素材。以《文艺复兴的颂歌》为代表的艺术史教学,让学生了解艺术大师的创作精神与人文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在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艺术家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精神追求。艺术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艺术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与追求完美的职业操守。这种精神品质的传承,对学生的品德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艺术流派的欣赏也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包容开放的态度。

三、美术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优化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美术教学评价不应局限于技法与作品,还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操与品格养成。在一版多色版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版画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责任心与团队协作精神,评价标准应包含作品完成度、创作态度、合作能力等多个维度。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二)加强艺术实践活动设计

结合墙壁小饰物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装扮教室环境,让每位学生发挥创意,制作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作品的实用性与美观性,这种思考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集体创作活动也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通过艺术实践,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创造的价值,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品陈列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集体荣誉感,增强归属感与责任感[3]。

四、结语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把握德育要素与美术内容的结合点。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自然接受德育熏陶。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创作热情,培养审美能力。美术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与道德品质的同步提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雪琴.“美”与“德”齐步走--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分析[J].品位·经典,2023,(06):127-129.

[2]胡幸余.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16):152-152.

[3]刘欢.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