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给孩子的生活加入一点调味剂

作者

周雨红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幼儿园 215211

摘要: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陶行知先生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我们孩子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他们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关注着生活中的人和事,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生活、教育、自主、探索

案例背景:一个寒假过去,当我们再次踏入种植地的时候,孩子们有了新发现。萝卜长高了,露出了白白的或者红红的部分。终于,努力换来了萝卜大丰收。接着我们进入了《好吃的萝卜》这个活动。我们将萝卜做成了生活中经常能品尝到的美食,有炒萝卜、凉拌萝卜丝还有萝卜干。这些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腌制萝卜干是最感兴趣的。腌制好的萝卜干我们进行了密封保存,并画上了生产日期,在家长的帮助下,推算出一个相对的保质期。

案例描述:

晞晞早上来园,签好名后,便开始游戏。他走来走去,他走到语言区,转了身就出来了。于是又来到美工区附近看了看,又扭头。这时他的视线正好落在萝卜干瓶上。于是他拿起萝卜干,他将瓶子往上举起,眼睛凑到瓶子跟前观察着。这时他笑着大喊:“萝卜干长毛啦!萝卜干长毛啦!”晞晞的喊声引来了其他的孩子,他们都挤到一起。轩轩和小贤是最后过来的,他们挤在了外面。轩轩探头探脑地看,小贤一会垫着脚尖,一会跳起来。这时,孩子们的声音此起彼伏:“真的长毛了。”“白色的一根一根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呀?”“萝卜干发霉了。”“老师,老师怎么会长毛的呀?”

隔了一天,轩轩和小贤拿起玻璃瓶,眼睛盯着自己手里的瓶子。轩轩说:“我的这瓶没有长毛,你的这瓶长毛了。”小贤说:“是的。我发现今天的毛变多了,昨天次只有几个白点点,可是现在变成一块一块白的了。”轩轩说:“为什么一瓶有毛,一瓶没有毛呢?”小贤说:“肯定是过期了。我们去算算有没有过期。”

小贤拿来日历和笔,他们看了看瓶子,然后翻了下日历,小贤用手指点着日历上的数字开始数:“1、2、3、4、5……”轩轩也一起数起来,晞晞也加入他们一起数。他们数到60停了下来,小心用笔在上面画了个圈。然后说:“今天是4月17日,还有11天过期。”轩轩说:“既然没过期,怎么就长毛了呢?”

过了几天,晞晞、轩轩和小贤还在观察萝卜干,突然晞晞说:“一瓶发霉,一瓶没有发霉,它们肯定有点不一样。”他们开始摆弄起两个瓶子来。这时小贤很激动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是因为这瓶晒得很干,这瓶不干。”晞晞想了想说:“是因为春天到了,所以发霉了。”

案例分析:

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它是以“生活”为前提,他认为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食品发霉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家长们一旦发现发霉的食物,就会不假思索地扔掉,生怕孩子误食了。可是家长们不知道,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探索者,他们喜欢探究新奇的事物:小蚯蚓来到地面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可爱的小蝌蚪怎么变成了吃害虫的青蛙?小雨点是怎样重新回到空中家园的?美丽的白粉蝶是小青虫变的吗?小土粒与人类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小伞兵”是谁?苍耳没手没脚又是怎样走四方的?这些小小的问题,可是蕴含了大智慧。

今天他们对发霉这个现象是多么地好奇,认为食物“长毛”太神奇了。孩子们发现了萝卜干有问题,有了问题情境,自己去寻求答案。所以说有很多时候,孩子在问我们“为什么?”“怎么办?”“如何做?”的时候,我们需要说的是:“你再想一想。”“动动你的小脑筋。”《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时我要做的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这样比我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要有价值的多,同时也避免了知识的无效传递。

几位孩子因为萝卜干“长毛”事件引发了观察和讨论,他们首先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是因为食物过期了。可是在后面的验证中发现,没有过保质期,就算是过期,可另一瓶怎么会没有长毛。到底是为什么呢?于是他们又展开新的探索,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猜测,并进行验证,这点非常有价值。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聆听,我发现孩子们观察非常的细致,并学会了判断和推理。晞晞是第一个发现萝卜“长毛”的孩子,当其他孩子在探寻为什么的时候,他主动加入他们,一起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相比之前,不称心就哭泣,想和其他孩子玩却不会提出请求,晞晞真的进步了不少。

孩子们对“长毛”事件这么上心,他们一直在不断地观察与探寻。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们还是保持着这份热情,他们发现白毛越长越多。终于晞晞也语出惊人:肯定是因为春天到了,天气热了,所以“长毛”。这一个多星期的观察真的是有收获的。我佩服孩子们的专注研究的执着,这种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好的学习品质,才是孩子的宝贵财富。

策略跟进:

作为教师,应该是孩子活动和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正如《发现儿童的力量》书中提到的那样:我们的关注点始终在寻找孩子们积极游戏状态中和自主生活状态下的“魔法时刻”。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去发现孩子的精彩的生活瞬间。大家都知道物体发霉与温度、湿度有关,另外在不通风的环境下,也容易造成发霉,可是孩子的生活经验较少,他们还不能直观地感受到。我应该帮助孩子们来验证猜测。为了直观地验证孩子们的猜测,我们进行了两次面包发霉实验。

首先是选择了两块相同的面包,一块干面包,另一块滴入一些水,然后分别放进密封的袋子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变化。隔天早上入园,晞晞就发现了变化,他赶紧拿起记录本,将他的发现记录下来。孩子们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非常直观地观察到:干面包没有变化,湿面包中间开始变黑。随着时间的推移,4天后干面包也发霉了,而湿面包的霉菌越来越多,面包越来越黑。从而孩子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潮湿是影响面包发霉的一个因素。

在得出第一个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将两块湿面包分别装入两个密封的塑料袋里,但不同的是一块放在冰箱里,一块放在太阳底下。几天后,孩子们得出了结论:温度高的面包先发霉。

综合两个实验,孩子们非常直观地知道了在潮湿和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容易导致食物变质和发霉,从而孩子们知道如何能够更好地储藏食物。陶行知先生说 :“‘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真的一点都没有错!之后我们还一起研究了一种常见的包装——真空,真空包装的食物不易发霉。后来孩子们又想到了霉菌,认为这是食物发霉的另一因素,认为这种发霉的菌是“坏蛋”,于是我们又准备制作大豆酱来反驳这个观点。

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从萝卜“长毛”开始,引发了一系列的活动,其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内外的真实生活场景中,通过现场感知、情境操作和互动交流而得到的一种学习和体验。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所以在日后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我们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关注孩子、支持孩子、引导孩子,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他们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关注着生活中的人和事,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