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林艳葵
福建省福州市南公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09
摘要:本文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最新理念,结合“教—学—评一体化”理论,以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Zarzar》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目标一致性设计、嵌入式评价任务和多元反馈机制,实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课堂评价的深度融合。实践表明,将评价作为学习“脚手架”,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英语阅读课;核心素养;形成性评价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的一致性,要求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小学英语阅读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课堂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以课外阅读课《Zarzar》的课堂设计为例,摸索如何将教学评价自然嵌入课堂全过程,构建“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为支点—依评价作调整”的动态闭环体系,真正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二、理论依据: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理念与应用
(一)“目标—评价”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制定可观测、可评价的教学目标。如《Zarzar》教学设计中,语言能力目标“能运用一般现在时复述故事(主语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正确率高)”界定了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标准,明确了评价任务设计的方向,实现“目标—评价”的精准对应。
(二)逆向设计理论的应用
根据逆向设计(UbD)理论,设计教学活动时遵循“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规划教学活动”以终为始的逻辑,让评价贯穿课堂全过程。在《Zarzar》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在多个课堂环节融入评价设计。在复习导入阶段,我加入了诊断性评价,设计了小游戏和快速问答来评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在阅读学习阶段,我在略读、细读、复述的每个环节都嵌入了自评互评量表,词汇分类表等多元评价工具,促成“教—学—评”同步推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主动参与学习。
三、从目标到评价的一体化建构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的双向锚定
《Zarzar》一课的教学目标聚焦于发展语言能力、掌握学习策略、提高文化意识,每个目标都对应到可量化或可观测的评价标准,形成“能力培养—表现指标—评价工具”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活动与评价任务的深度融合
1、复习导入:实时反馈、激活旧知
通过小组竞赛,把颜色、身体部位、餐具等词汇进行分类粘贴,并用电子计分板反馈比赛结果并发放奖励性贴纸,达到高效复习旧词的目的。这个环节把复习词汇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兴趣高涨,诊断并促进学生记起原有词汇,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2、阅读教学:设计分层任务、融入过程性评价
略读环节:快速略读,给“故事情节发展图”填空,检测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师实时拍照投屏,学生集体订正,实现评价结果可视化。
细读环节: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策略处理生词:学生通过图片、动作、上下文线索等策略猜测词义并总结猜词策略,小组互评,教师及时针对性纠正;教会学生使用平板等工具,小组合作查阅新词,教师抽查查阅结果并予以方法指导。利用AI语音测评工具自动纠正发音,每组根据完成情况填写“词汇探险家”的评价量表,展现自学成果。
精读与输出:借助通过三个分层次(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的问题。事实性问题:Where does Zarzar live? 推断性问题:Why does the fox wear tartan trousers?推断性问题: If you were Zarzar , would you go to the fox`s house?引导学生进行逻辑理解,并完成思维导图。这个环节教师用量规测评“内容的完整度、故事的逻辑性”。复述环节使用三维评价量表(语法正确、形容词正确、关键词使用)小组互评,教师用Plickers扫码器反馈互评等级,并请优秀的同学示范汇报,促进学生正确输出语言。
3、迁移创作
布置写作任务《The animals in my family》,模仿文本、迁移创新。教师提供自评标准checklist:形容词的使用量、正确使用动词单数第三人称、段落衔接词的运用(first、then……)督促学生规范写作,教师现场色笔标记、拍照上传、全班共评。
(三)评价工具的多元化设计
1、可视化评价:课堂实时用奖励性贴纸、电子计分板、 Plickers扫码器、AI语音测评工具 、实时拍照投屏等实时反馈评价结果,强化积极的学习行为。
2、 量表量规评价:“词汇探险家”评价量表、复述三维评价量表、写作量规等提供了清晰的能力进阶标准,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自评互评:多元化的评价工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让孩子们成为评价主体,同时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四、反思与启示
(一)反思:平衡“课堂效率”与“评价深度”
课堂上,有些学生在自评互评时会用较长的时间,影响课堂进度。因此要提前训练孩子们正确使用工具,如电子计分板、AI语音测评工具等;在互评环节,教师要先示范好步骤;同时要用好“重点环节深度评、基础环节快速评”的分层策略,确保评价高效融入课堂。
(二)启示:构建“儿童友好”的评价生态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要避免为评而评,更需关注评价的趣味性原则和激励性目的。如使用各种电子评价工具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可视化评价注重奖励性,让评价成为学习的“游戏元素”。同时,通过家校联系展示学生的进步轨迹,向家长传递过程性评价理念,促进他们营造更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总结与展望
结合《Zarzar》一课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设计,笔者充分体会到“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将评价转化为促进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评价目标明确学习方向、通过嵌入式评价设计提供实践路径、通过多元反馈机制调整学习行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这种“以评促学”的模式不仅能提升语言水平,更能发展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未来我们要不断探索更先进的评价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让技术赋能课堂、技术赋能评价走上更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 Wiggins G, McTighe J.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 闫寒冰,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