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丁莉婷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初级中学 211113

摘要:自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提出以来,就成为语文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整本书阅读”概念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对培养时代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骆驼祥子》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具体书目,在语言、文学、审美、思政等方面具有多重阅读价值,语文核心素养与初中整本书阅读二者相辅相成,以本书为例,探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学习任务群概述

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一个关键词。研读《新课标》可知,教师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1]同时,教师可以从三个层面设计学习任务群:第一层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含“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二、学习任务群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1941年提出“谈整本的书”概念,提倡在阅读教学中将单篇文章作为辅佐,将整本书作为阅读主体。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列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标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2]。可见,“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强调学为己用,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经验以及阅读习惯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必须精心研读课标要求与相应的著作,全面分析学情,设计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任务群,避免整本书阅读流于形式。此外,“整本书阅读”强调整体性与系统性,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教师必须避免以往的单篇教学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有效提升阅读素养。

三、《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

(一)研读文本,制定合理的目标

《骆驼祥子》是当代现实主义小说,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研读整本书可以发现,老舍先生打造出了一部以人力车夫祥子为中心并且交织着北京穷苦社会世俗风情,故事情节饱满丰富的作品,并且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从壮实憨厚、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乡下小伙祥子,一心想买上车,再到梦想破灭,逐步走向堕落,成为吃喝嫖赌、偷奸耍滑的行尸走肉。书中老舍先生对祥子经历三起三落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使得主人公祥子走向深渊有章可循,令人同情。老舍将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蕴藏在《骆驼祥子》之中,通过探究祥子堕落的社会原因,能窥见作家独到的批判力度,并启发起自身对“人”本身的关注,对人性的思考,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追求。此外,结合新课标来看,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指导学生合理制订阅读计划,提升阅读效率,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注重多元化阅读方法的教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整本书阅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侧重文学素养培养。基于此,《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如下:用“圈点批注法”阅读文本,回顾《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探究导致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理解作品的主旨;明确通往理想的路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于真实情境设计核心任务

基于真实情境设计核心任务是确保学生有效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所谓真实情境,就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经验思考问题。设计核心任务时,教师需要紧密联系真实情境,将情境作为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的桥梁,从而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围绕《骆驼祥子》的内容,教师将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主题定为“车夫奋斗泪,乱世悲凉歌”。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创设情境并设置核心任务:在直播、短视频、微电影爆火流行的今天,能否借此让经典名著焕活新的生机,也成了热门内容。现学校校园微电影节招募各位小制片人,拍摄祥子的纪录片,并予颁发“最佳摄制组”奖。真实情境的创设使阅读整本书有了明确的目的,教师可围绕主题情境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有计划地开展阅读学习,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三)紧扣阅读核心,设计子任务

为保证整本书阅读的顺利实施,确定核心任务群后,教师需要紧扣阅读核心设计层层递进的子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掌握《骆驼祥子》一书的内容与主题。围绕“车夫奋斗泪,乱世悲凉歌”这一核心任务,教师设计以下四个任务,分别是“人物小传明身份”“电影镜头展心情”“配乐设计呈氛围”“人物番外探背景”。此外,针对四个子任务,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设置基础性任务与挑战性任务。如此设置是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基础任务可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挑战性任务侧重学生的能力挖掘与提升,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针对“配乐设计呈氛围”这一子任务,设置的基础任务为“关联原著前后的章节,分析五幕中祥子‘哭’的背景和心情”。这一任务要求学生运用略读、精读等方法阅读文本,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便于后期进行阅读交流。设置的挑战性任务为“配乐设计呈现氛围”,要求学生从上述五幕任选一幕场景,配一个插曲,可以从配乐的风格、演奏的乐器、自创歌词2~3句等方面着手。这一任务的设置强调个性化解读,有利于学生阅读思辨、审美能力的发展。

四、《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

(一)一字立骨,透视祥子形象

“一字立骨”法是读者进行文本解读的经典途径,即用一个精准的字眼来撬动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对人物形象的透视、对主旨情感的把握,如《周亚夫军细柳》中的“真”、《愚公移山》的“诚”等。回到《骆驼祥子》中,我们同样可以采用此法完成对祥子形象的透视。在教学中,设置了如下任务:

关联原著前后的章节,回答:

1、祥子为什么“哭”?发生了什么事?

2、祥子“哭”背后的心情如何?

3、祥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截取五个片段,分析祥子“哭”的背景及心情,更自然地呈现祥子人物形象的变化,得出前期的祥子自信乐观、正直善良、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期麻木潦倒、贪婪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在情节的探讨和交流中,学生的系统性、审辩性思维都得到了极好的提升。

(二)价值重审,确立人文审美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也指出要“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文学名著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尤其是学生的内心世界。《骆驼祥子》中思想深刻,文化底蕴深厚,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人道主义和思想启蒙的歌颂。老舍先生通过祥子买车“三起三落”,最终梦想破灭,流落街头的经历,控诉了黑暗社会将穷苦人民逼迫以至走投无路,揭示了社会的黑暗、病态。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发起自身对“人”本身的关注,因此,在教学中设置如下任务:

祥子的故事不免让人发出唏嘘的感叹,作为制片人,你打算拍一个番外(《祥子后传》),请发挥想象,假如祥子在2025,祥子可能是一个怎样的祥子?(注意模仿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150字左右)

在上述任务中,学生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进行再思考与阅读,畅想祥子新的结局,可能当上了滴滴司机与外卖员等职业,在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中靠自身的努力拼搏,过上了让自己满意的、幸福的生活。该任务的设置,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能充分加强学生对老舍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京味儿的掌握,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完成深度思考和表达,真正实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五、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列入新课标为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应注重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任务设置的合理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与多样性,避免学生毫无计划地阅读整本书,确保深度阅读的实现,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汪微微.新课标引领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重构[J].教育科学论坛.2022(31):30-33

[2]李赞.学习任务群导向下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3(3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