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叶帮帮

叶县中等专业学校 467200

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与深入的背景下,中职学校为提升教学质量、契合现代教育需求,对基础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机械基础课程作为中职学校重点科目,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技术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优势及应用策略。

一、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优势

(一)凸显基础课程特性

机械基础课程以理论性与实践性强为主要特征。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机械技术知识与技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助力学生全方位学习,增强应对职业挑战的能力。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能有效彰显机械基础课程特色,显著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机械传动知识时,借助实际传动装置的现场演示,学生既能理解理论原理,又能直观目睹其在实际中的运行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知识内容往往枯燥乏味,学生极易滋生厌学情绪。一体化教学借助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实验、实训、项目制作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切实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机械零件的结构与设计时,学生通过亲手制作零件模型,能更深入领会零件的结构特点与设计要求,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大幅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前依据课程内容选定教学方法

1.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适用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机械的外观、性能、操作技能等知识。例如,在讲解不同类型的齿轮传动时,通过对比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等的特点及应用场景,可加深学生对其异同点的印象,便于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学生把握不同知识点间联系与差异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习效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利用多媒体详细阐释机械操作。对于一些难以引入教室的大型机械设备,通过多媒体展示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能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增强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例如,讲解大型机床的工作过程时,播放视频资料可使学生清晰看到机床的切削、进给等操作,助力学生理解复杂的机械运动。

(二)教学过程中革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当前,多数中职教育机构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专业学习阶段对学生严格要求,明确学习任务,指明学习方向。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进行实时评价;在实践操作中,从操作规范性、技能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予以评价。对于前往企业实习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讲解机械性能、操作技术及生产工艺,并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制定课程大纲,让学生带着疑问投身企业实习,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应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三)教学后强化学生的实践练习

机械专业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学生可亲身了解机器的生产制造流程,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安排学生到机械制造企业实习,参与零件加工、设备组装与调试等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学校可组织校内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技能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与创新能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1.遵循能力导向原则

中职学校及教学工作者应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与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课程设置中,安排更多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关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岗位所需技能与知识,实现专业理论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协同提升,更好地契合社会企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胜任能力要求。

2.遵循工作导向原则

引导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与工作任务。学校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生产场景,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开展实践操作。例如,建设机械加工实训车间,配备与企业相同的加工设备,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组织教学,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环境与要求。同时,积极开展校外实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实习,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与企业实际需求,提升职业适应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具备展现课程特色、契合中职教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优势。通过在教学前合理确定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改革评价体系、教学后加强实践练习以及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等应用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注重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优化教学模式、革新学生学习方式、改善教学环境,以促进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使机械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我国机械行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海渊.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22,(3).208-208.

[2]陶钰皎.中等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实施[J].科教导刊.2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