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下的单篇教学策略
滕月芳
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 215488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单元统整理念越发凸显其重要性,能够提升教学成效并扎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而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是单元统整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单元统整的教学效果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阐释单元统整的内涵与特点,明确单篇教学在其中的地位,再聚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展开具体剖析,进而从多方面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行。
关键词:单元统整;单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进程中,新课标为教学实践指明了新方向。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很多教师把目光聚焦到了单元统整理念上,旨在打破以往单篇教学相对分散孤立的局面,从整体视角规划教学内容,助力学生构建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单元统整只是要打通单篇之间的联系,不是不重视单篇教学,每一篇课文仍然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依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单元统整与单篇教学,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一、单元统整的内涵与特点
单元统整是将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作为整体来进行规划与教学的理念。从小学语文课程的知识层面来讲,它着重对单元内的语文知识做系统梳理,涵盖字词积累、语法运用等方面,将零散的知识整合为有条理的知识链,方便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例如,对于描写人物的单元,需要把各篇课文中形容人物外貌、性格的词语汇总,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从能力培养维度看,围绕单元主题,着力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像阅读理解时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写作表达中合理组织结构的能力等。
单元统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关联性方面,单元内的课文、语文要素以及课后练习相互联结,协同指向单元整体目标。如一篇课文里介绍的阅读方法,在后续课文中会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引导,使得学生有机会展开运用实践,相应的阅读方法教学则共同服务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目标。另外还有综合性,单元统整把语言文字运用、思维发展等多方面要素相融合,全方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比如在学习写景单元时,学生既要在阅读欣赏相关课文时拓展思维、想象画面,又要掌握景色的文字描写方法。
二、单篇教学在单元统整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单篇教学在单元统整里占据基础性地位,它是构成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单元,单元目标的实现依靠单篇教学的逐一落实。因为每篇课文都承载着特定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培养要点,模糊的、片面强调单元统整,会导致学生忽略语文学习具体过程中的关键素材,单元统整便成了无本之木,难以有效施行。
其次,单篇教学能够助力学生深入领会单元主题。新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学生通过对单元内每一篇课文的细致剖析,能从不同维度体会单元主题的内涵,让抽象主题在学生眼中变得具象化,增强学生对主题的认知,并在探究主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语文要素。
第三,即单元教学有助于语文要素的落地。不仅每个单元,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也反映或对应着具体的语文要素。教师在单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要素,如学习某种修辞手法、把握特定的写作结构等,能够推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语文,比如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进而通过语文要素实现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持续进步。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着鲜明的编排特色与明确的教学指向。首先,本单元紧扣“动物朋友”这一主题。《猫》描绘了猫古怪又可爱的性格与行为;《母鸡》展现了母鸡从令人厌烦到尽显母性光辉的形象转变;《白鹅》刻画了白鹅高傲的独特模样;《蜂》呈现蜜蜂辛勤劳作的状态。这些课文都围绕动物,在不同方面揭示动物特点以及人与动物间的联系。
其次,课文内容指向了单元主题架构的构建。《猫》里细致描述猫的各种习性,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开启对动物主题的认知。《母鸡》先是写对母鸡的不满,后突出母鸡护雏时的尽责等品质,丰富了人与动物的情感维度,深化主题。《白鹅》通过展现白鹅的高傲姿态,展示了动物的独特个性。《蜂》以古诗展现蜜蜂采蜜,补充了对动物自然意义层面的思考。这些课文共同构建起完整的动物主题架构,使学生全面理解动物及其与人的关系。
从语文要素的角度来看,本单元着重让学生掌握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像《猫》,通过讲述猫的日常表现事例,突出其性格;《母鸡》,用母鸡育雏等事体现其特质;《白鹅》用多种手法写其高傲。这些描写方法相对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能够体会到其妙处,便于学生学习借鉴,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为学生之后自主地通过语言或写作方式分享自己的动物朋友准备了前提条件。
最后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各单篇课文应该瞄准的重点。其一,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关键内容,理解重要语句,如《猫》中描述猫老实的语句体现了猫的特点,《母鸡》里点明母鸡品质的句子揭示了核心思想。其二,要让学生学习文本结构与表达特点,能够用于自己的写作,比如《白鹅》的总分结构就值得模仿。其三,培养学生依据课文思考、分析的思维能力,如分析《蜂》的诗句深意。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达到新课标要求。
四、单元统整下的单篇教学策略
(一)基于单元目标定位单篇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是单元统整教学的方向指引,单篇教学目标必须与之紧密相连。因此,教师需要对单元目标进行细致拆解,分析出其中涵盖的知识、能力等各方面要求;然后根据单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具体特点与地位,将单元目标合理分配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单篇教学目标既体现单元整体要求,又契合单篇课文自身的内容特色,让学生通过单篇课文的学习能够逐步向单元目标迈进,从而实现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的有机统一,助力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以《猫》这篇课文为例,单元目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掌握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那么在确定《猫》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设定为: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梳理文中描写猫的各种具体事例,如猫的性格古怪,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等表现;还有小猫的淘气可爱,像它在院子里玩耍时的各种调皮捣蛋行为等事例,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事例来展现猫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了达到这一单篇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文中这种通过具体事例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描述自己熟悉的某种小动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相契合,让学生在学习《猫》的过程中朝着单元目标不断靠近。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猫”的不同事例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巧妙之处,进一步落实单元目标中对学习写作方法的要求,为后续写作积累经验。
(二)围绕单元主题开展单篇文本解读
单元主题是贯穿整个单元的核心线索,单篇文本解读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解读单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是如何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呈现的,从文本的字词运用、语句表达、情节设置乃至逻辑递进等方面去挖掘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元素,分析这些元素如何共同作用来凸显单元主题,帮助学生建立起从单篇课文到单元主题的认知桥梁,加深对课文和单元主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文本内涵的感悟能力。
比如,对于《母鸡》这篇课文,首先可以明确且所在单元的主题围绕“动物朋友”展开,展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那么在解读《母鸡》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变化的描写。从一开始对母鸡的厌烦,觉得母鸡总是“嘎嘎”叫个不停,还会到处乱闯;到后来因母鸡的负责,像它时刻守护着鸡雏,慈爱地带着小鸡觅食、教小鸡本领,勇敢地面对外敌等品质,而对母鸡产生敬佩与喜爱之情,从内心中认可了母鸡这个“动物朋友”。师生共同分析这些情节设置,体会人与动物之间复杂又深厚的情感;再细化到具体的用词,感受这些词句所展现的母鸡的勇敢无畏。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去探讨母鸡这些行为在其他动物身上是否也有体现,加深对这种情感的感悟。通过这样围绕单元主题的文本解读,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把握单元主题,提升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对单元学习成果的拓展运用打下基础。
(三)借助语文要素设计单篇教学活动
语文要素是单元教学的关键要点,也是单篇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要依据单元中明确的语文要素,结合单篇课文的具体内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要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要素。比如若是语文要素涉及某种阅读策略,那就设计相应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运用该策略去理解文本;若是写作相关要素,就组织写作练习活动,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将语文要素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比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其语文要素为“体会作家笔下动物的特点以及学习作家的表达方法”。那么在《白鹅》这篇课文的单篇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其具体内容,依据语文要素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先安排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描写白鹅高傲特点的语句,像“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样总领性的语句,以及后面具体描述叫声“引吭大叫”、步态“大模大样”、吃相“三眼一板”等体现高傲的细节。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描写手法,来展现白鹅的高傲,让读者感到有说服力的。之后再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写法,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进行简单的片段写作,写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明确写出动物的特点,并尝试选取不同的描写角度。写完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再进行修改完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单元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四)整合单元资源优化单篇教学过程
在一个单元内,往往包含着多种教学资源,如课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等。整合这些资源来优化单篇教学过程十分必要。教师要善于将不同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利用课文以外,但与课文有关的其他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单篇课文内容,比如借助习作要求启发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汲取写作灵感;还可以把其他课文、口语交际或语文园地等板块的相关知识点迁移到某篇单篇课文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让单篇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充实,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单篇教学在单元统整背景下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益。
以《蜂》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单元内其他课文对动物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蜂》中对蜜蜂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比如和《猫》《母鸡》《白鹅》中对动物外形、习性等描写方式对比,学生发现《蜂》通过简洁却生动的诗句,勾勒出了蜜蜂忙碌采蜜等形象特点,语言运用更加精炼。同时,利用课后练习中关于理解诗句含义以及体会作者情感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深入思考,进一步把握《蜂》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比如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背后蕴含的蜜蜂辛勤劳作却收获不多的感慨之情。另外,参照习作中对描写动物的要求,启发学生从《蜂》的学习中积累好词好句以及写作思路,像“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样富有深意又形象的语句,就可以转化后成为学生习作的一部分。通过整合单元资源,优化单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单元统整下的单篇教学有着重要价值。通过对单元统整相关理论及教学策略的深入探究,教师能够更好地学生在单篇学习中把握课文精髓,又能让学生站在单元高度系统提升语文素养。这不仅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规律。教师应在该领域持续探索、优化,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之路上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吴湘.单元整体统领下单篇文本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4,(11):53-58.
[2]谭畅.大单元视域下单篇教学设计应关注的三个“一致”——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肥皂泡》一课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3,(12):29-35.
[3]尹成兰.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4,(32):51-53+61.
[4]郭龙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N].科学导报,2024-09-27(B07).
[5]陈水英.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18):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