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创意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丘银霞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启蒙的关键时期,创意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模式化、应试化的问题,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本文基于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表达能力,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意思维;教学策略;创新能力

引言

写作是语言表达的高级形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多侧重于语法和结构的训练,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意思维的培养。创意思维不仅是一种表达能力,更是一种探索、发现与表达新颖想法的思维方式,对儿童认知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融入创意思维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创意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出发,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力求为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1.1 写作能力发展的核心需求

写作作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其本质不仅是词句的拼接,更是思想的表达与逻辑的展开。创意思维是推动写作表达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重要驱动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构思与独特视角。在小学阶段,学生语言能力处于发展初期,创意思维的引导能够使其写作不再局限于生硬的模仿和套用,而是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兴趣,从而增强语言运用的主动性和灵活性[1]。

1.2 创意思维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促进作用

创意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乃至审美能力都具有深远影响。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建立联系和提出新颖观点,不仅能够提升其表达层次,还能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在创意表达中获得成就感,有助于建立自信,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创意思维训练能够强化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对于未来各学科的学习也具有迁移意义。

1.3 迎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目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为创意思维的引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空间。传统应试导向的写作教学方式与这一理念存在矛盾,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创意思维的重视和引导,有助于推进语文教学从重形式到重内涵的转变。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引导其思考和创造,既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现实困境

2.1 教学内容的模式化与程式化

尽管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写作教学内容,但在实际课堂中,教学常陷入“审题—列提纲—模仿范文—修改成文”的固定流程[2]。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写作的结构完整与语言规范,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与创意表达的鼓励。结果导致学生依赖范文模板进行写作,缺乏自我表达的动力,思维固化现象普遍,不利于创意思维的生成与发展。

2.2 教师创意思维培养意识薄弱

部分教师在长期应试教学模式下形成了以“效率优先”为导向的教学观,对创意思维的教学缺乏足够认识。有的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未能系统地融入创意思维训练内容,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指导式教学方式。加之教师本身在教学资源和创新能力上的局限,也影响了其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训练的能力和积极性,最终使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2.3 教学评价机制缺乏创新导向

当前小学写作的评价标准普遍以“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为核心,而对写作中的创意元素关注不够。这种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注重“写对”,而非“写新”。学生为了迎合教师和评分标准,往往倾向于保守的表达方式,抑制了探索和表达创新思想的勇气,进而弱化了创意思维在写作实践中的地位。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策略路径

3.1 创设开放性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创意思维的形成离不开丰富的写作情境与真实的表达需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绘本、故事、实地观察等多样化手段创设开放性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代入情景进行联想和表达。例如,通过“假如我能隐身”“未来的学校”“小动物的一天”等命题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思维之门。情境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熟悉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激发创意[3]。

3.2 多元化写作方式,鼓励自由表达

传统的命题作文限制了学生的表达空间,而多样化的写作方式能有效打破思维束缚。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剧本创作、图文并茂的日记写作等,鼓励学生使用不同表达形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写作方式,不仅提升了参与度,也使写作成为表达个性、抒发情感的平台。灵活的写作任务还能使学生在自由中锤炼语言,在个性中激发创意。

3.3 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思维训练

创意思维的培养不是临时性的“灵感乍现”,而是系统训练的结果。教师应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故事接龙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写作前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情节发展线索,或通过问题引导拓展内容的深度。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有方向、有创意地展开内容,增强文章的独特性与逻辑性。

总结:创意思维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趋势,更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理解创意思维的内涵,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设计与评价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设情境、多元表达、优化方法、创新评价与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策略。只有在制度与实践层面双重发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使小学写作课堂成为创意思维发展的沃土。

参考文献

[1]任云峰.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方法[N]. 山西科技报, 2025-03-13 (B07).

[2]王祥琴.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意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5, (01): 178-181. 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5.01.055.

[3]劳华红. 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策略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 (18):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