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中环境工程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
刘波
承德江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省承德市 067000
一、引言: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复杂多样,传统单一的环境工程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在此背景下,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多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借助创新应用提升技术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成为环保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二、环境工程技术集成与创新的重要性
2.1 应对复杂环境问题
当前环境问题涉及大气、水、土壤等多个介质,且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复杂。以城市流域污染为例,往往同时存在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泄漏、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垃圾堆积等问题,单一技术无法全面解决。通过技术集成,如将城市流域综合监测技术、多尺度水环境模拟技术和城市流域污染修复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流域常规污染物、重金属以及新型污染物的有效检测与治理,了解地表水 - 地下水交互关系及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从而制定全面、科学的治理方案。
2.2 提高环保工程效率与质量
技术集成与创新能够优化环保工程的工艺流程,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存在流程长、能耗高、占地大等缺陷,而新型的集约 流化生物膜技术与装备,结合相应的控制云平台,可使厂区占地面积减少 70% ,单位处 50% 实现 100% 无人值守。在垃圾处理领域,清华大学温宗国教授团队首创的多相态废弃物高温 体化装备,搭配 “预燃炉 + 分解炉” 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工艺,相比同类工艺,协同处置废弃物种类显著拓宽,燃料替代率达 31.5% ,大幅提升了垃圾处理效率与资源回收利用率。
2.3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技术的持续进步。创新的环境工程技术有助于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例如,基于新型碳基材料的污 / 废水净化和资源回收关键技术,与常规活性炭吸附处理污染物技术相较,成本降低 60% 以上,活性焦吸附性能恢复率超过 90% 。该技术在全国 45 项水处理工程中应用,累计处理废水超 7.5 亿吨,获得优质回用水 4.5 亿吨,不仅实现了污水的低成本净化与高效回用,还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促进了水资源的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常见环境工程技术类型及集成应用
3.1 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
3.1.1 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集成
生物处理技术凭借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其核心优势在于依托自然生态循环原理,无需大量化学药剂投入,运行成本仅为传统化学处理工艺的 30%-50% ,且对 COD、BOD 等常规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 85% 以上。但该技术存在明显局限,对于多环芳烃、卤代烃等难降解物质的去除率不足 30% ,同时无法截留水中胶体颗粒、部分病毒等微小杂质。膜分离技术则借助孔径从纳米到微米级的高分子或陶瓷膜材料,通过压力驱动实现物质选择性透过,对悬浮物、细菌、病毒的去除率高达 99.9% ,对部分溶解性有机物的截留率也能达到 60%-70% 。不过,单一膜分离工艺易受浓差极化影响导致通量衰减,且预处理要求严苛。在 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两者实现了完美协同:生物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菌群持续降解有机污染物,膜组件则取代传统二沉池,在泥水分离过程中彻底截留微生物絮体和未降解的大分子物质,使出水浊度稳定在 0.1NTU 以下。例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采用浸没式 MBR 系统后,出水 COD 稳定在 30mg/L 以下,总氮去除率提升至 75% ,不仅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准,更直接作为工业园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源,年节约新鲜水 120 万吨,中水回用率较改造前提高 40 个百分点,在景观水体补水工程中也有效避免了传统工艺出水可能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1.2 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集成
为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需要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其中的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例如,采用 “平板膜 (CDRO/CDNF)+ 脱稳结晶法” 耦合技术,可有效降低矿井水的处理成本,并实现废水高值资源化利用,产出工业盐。该技术将膜过滤、离子交换、结晶等多种技术集成,对污水进行层层净化与资源回收,已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横山魏墙煤业公司矿井水深度处理 EPC 项目中成功应用,设计处理能力 18000m³/d,为煤炭行业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示范。
3.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集成
3.2.1 多种净化技术协同
在工业废气处理中,往往需要多种净化技术协同作用。例如,对于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复杂废气,可采用 “脱硫 + 脱硝 + 除尘 + VOCs 治理” 的集成技术路线。先通过湿法脱硫技术去除二氧化硫,利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或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脱硝,再采用布袋除尘或电除尘技术去除颗粒物,最后针对 VOCs 采用吸附、燃烧或生物降解等技术进行处理。这种集成技术能够确保废气中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已在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广泛应用。
3.2.2 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融合
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实时监测与精准控制至关重要。将智能监测技术与净化设备控制相结合,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废气浓度、流量、温度等参数,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程序自动调整净化设备的运行参数,如风机转速、药剂添加量等,以保证净化效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例如,在一些大型燃煤电厂,安装了先进的烟气在线监测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智能调控,有效提高了大气污染治理效率。
四、结论与展望
环境工程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是解决当前复杂环境问题、推动环保工程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多种技术的有机整合与创新实践,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环保工程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然而,在技术研发与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标准规范、培养专业人才,持续推动环境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琼,王金菊,陈冉妮.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09.309
[2] 段金明,周敬宣,王琳玲.环保设备及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01.288.
作者简介:刘波(1995.02. );性别:男,民族:汉 籍贯:河北省张家口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环保工程-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