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价值体现

作者

余月琴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承担着语言能力培养的任务,也承担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经典诗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语言形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审美能力、思想品格和文化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探讨经典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价值,并结合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其文化传承功能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今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文化传承;价值体现;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在承载文化传承功能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教材中大量精选的经典诗文,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从《静夜思》的思乡情感到《爱莲说》的君子品格,小学语文中的经典诗文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重视诗文的字词解释和考试内容,而忽略了其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经典诗文的文化价值,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围绕经典诗文教学的文化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分析

1.1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基因

经典诗文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如《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积极进取精神,《春江花月夜》中的宇宙观念和自然哲思,无不体现民族的文化积淀。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诗文内容,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1]。

1.2 培养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经典诗文往往具备语言的音乐美、意境的画面美和情感的心灵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背诵、赏析等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美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1.3 塑造价值观念,助力人格发展

经典诗文中蕴含丰富的道德观念与人生哲理,如《游子吟》中的孝道文化,《悯农》中的勤俭观念,都是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文中的情感和思想,有助于其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2.1 教学内容选择缺乏文化深度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收录了多篇经典诗文,但在选编标准上偏重语言学习的可操作性,忽视了诗文背后的文化背景与思想深度。一些作品虽形式上符合教学需求,但文化底蕴不足,难以达到育人目标[2]。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将经典诗文视为背诵任务和考试内容,未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文化价值,导致学生对诗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无法实现真正的文化传承。

2.2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文化渗透

在教学方法上,许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讲解—背诵—默写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文化体验。过度强调字词解释和篇章结构分析,导致诗文学习变得机械而枯燥,缺乏情感共鸣和文化沉浸。尤其在面对诗词的艺术性和哲理性时,教师往往不具备足够的引导能力,使得学生难以领悟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信息。

2.3 师资力量不足,文化理解有偏差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较为薄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仅限于教材注释,缺乏深入的文化认知和教学反思。这种状况不仅限制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深度,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引导力。同时,教师文化解读的偏差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误解或片面理解,阻碍其对诗文及传统文化的准确把握。

三、提升经典诗文教学文化价值的策略路径

3.1 优化教材选编,强化文化导向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载体,其内容的文化导向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接受与认同。在选编经典诗文时,除了考虑语言难度和教学目标,更应注重其思想内涵、文化代表性和教育意义。建议在教材中适当增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文作品,并配套背景知识和赏析指导,引导学生从文化维度理解诗文的深层价值。同时,可以增加拓展阅读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文史结合的材料,拓宽其文化视野[3]。

3.2 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文化体验

为了增强经典诗文教学的文化渗透力,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创设、诗词表演、音乐配诵、诗词书法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可结合影视片段再现木兰从军的情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忠孝兼顾的思想精神;在讲授《登高》时,辅以历史故事与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把握诗中情境与诗人心境。通过活动化、情感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与情感认同。

3.3 提升教师素养,建设文化型师资

教师是经典诗文文化传承的直接引导者,其文化素养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应从培训体系入手,加强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培训,提升其古文素养、诗词理解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定期组织文化专题讲座、名师工作坊、研修活动等,帮助教师不断深化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和教学策略的掌握。此外,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课例研究与经验分享,构建以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推动经典诗文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总结: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和审美水平,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其价值观念与文化认同感。当前虽然存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等方面的挑战,但通过优化教材结构、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培训等举措,完全可以有效地发挥经典诗文的文化育人功能。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以文化人”的本质使命,在经典诗文教学中注入更多人文关怀与教育智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陈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 (05): 149-151.

[2]周玲琴.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应用探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3, (20): 62-64.

[3]王小伟. 小学语文与经典诗文诵读的融合 [J]. 家长, 2023, (16): 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