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龙藏寺碑刻书法的艺术特征研究
赵心慧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4000
《龙藏寺碑》,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隋开皇六年(五八六)建造,全碑皆为楷书。因正文末行至“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之”而止,此后缺字,故历来皆称撰文者为张公礼。此碑历时虽久,碑原石尚存,在今天的河北正定隆兴寺。中国的书法艺术在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色。 而隋代碑刻上承南北朝下启三唐,在漫长的书法发展历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龙藏寺碑》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该碑被称为“隋碑第一”,是隋代碑刻中具有代表性的刻石之一。康有为《广艺舟双辑》中曾提到此碑:“隋碑渐失古意...... 一线之延,惟有《龙藏》。”本文将《龙藏寺碑》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对《龙藏寺碑》的风格以及成因展开论述,寻找其风格源头,以此探究《龙藏寺碑》的书风特征与其在隋代楷书刻石中的典型性。
关键词:正定 龙藏寺碑 风格特征
一、龙藏寺碑刻书法风格特征
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与北方正处于一个分裂、对峙的阶段,南方有四朝北方有五朝,此时政治局面混乱,频有战争。公元581年,隋王朝一统天下,不仅将这种南北政权分割对立的局面打破,更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全新改革,使得南北文化有了走向融合与统一的条件。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之下,隋代书法艺术的最大特点便是将这差异巨大的南北风格融合交汇在一处。此时的楷书风格不仅保留着南北朝时期浑厚拙朴的宏大气象,更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从而成为了南北朝楷书与唐代楷书之间过渡的桥梁。被称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更是此种风格的集大成者,在用笔和书体结构上都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一)遒劲清健的用笔特征
《龙藏寺碑》用笔挺拔疏朗,整体透露出一种醇厚古朴的气息,但在这种厚重的气象之中却又不失温雅灵动之感,其中尤以点画的表现最为明显,如“于” 字的两点、“沉”字的三点水,书写时都保留了北碑中注重朴实感与体积感的部分,与这两字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典”字下部的两点、“异”字下部的两点。如果将《龙藏寺碑》与后期成熟唐楷的点画相比,可以明显看到 《龙藏寺碑》中表现得会更加朴拙,但这种朴拙并不是完全放弃了飘逸灵动之姿,而是将唐楷点画中具有弹性的空灵之感变得更加清腴随和。同样保留有北碑粗犷意韵但又融合唐楷流动势态的还有《龙藏寺碑》中的捺画,北碑捺画棱角分明,形态多是方笔,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有着阳刚硬挺之感。《龙藏寺碑》中的钩画已经表现出成熟稳定之态,如“城” 字、“武”字,斜画极细且长,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便是短促的钩画,这种处理方式是《龙藏寺碑》中标志性的处理办法。
书法最重要的五种字体之间看似泾渭分明,但本质上却是互相贯通的,《龙藏寺碑》很好地将这一点体现出来。碑文中的“为”字、“慈”字、“亦”字和 “悉”字中的行书笔意形成了生动多姿的笔意变化,从整体来看也十分协调。
(二)井然有序的章法特征
阮元《北碑南帖论》有言:“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龙藏寺碑》因有界格的影响, 整体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同一性,但它在具体的章法构建上独具新意,采取了一种横方形的章法,字距紧凑行距偏宽,空间布白匀称,具有一种空旷舒朗的意境。
界格虽大小统一,但在单字的处理上《龙藏寺碑》并没有采取完全整齐划一的方法,每个字之间不仅大小不尽相同,重心也有上有下。通常情况下每个字的重心在字中线略微偏上的位置,但仍有不少处理成重心下移的字形存在。《龙藏寺碑》点画遒劲灵动,结体宽绰严谨,独特的线条加之独特的结构造就了其字里行间的美感。
二、龙藏寺碑刻书法风格成因
南北朝持续数百年的对峙局面至隋朝建立结束,这种大一统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同时给文化艺术领域也带来了相当深远的影响。而一种书风的演变和发展正是与时代、经济、文化因素息息相关,以《龙藏寺碑》为代表的隋碑楷书书风也并非是突然产生并迅速发展成熟的,此类方峻书风在南北朝时期就早已初具雏形。
南朝书法存世较少,且以墨迹居多,北朝书法以碑刻形式存世居多,因而在北朝书迹中更能发现书风融合的特点。北朝碑刻多以造像题记为主,风格更偏雄浑粗犷。早期如《魏文朗造像题记》、《刘文朗造像题记》等,中期造像题记数量更多,以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为代表,此时的造像题记造型已偏成熟完整,用笔以方为主,风格遒劲雄厚。
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实行太和改制,除迁都洛阳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重用汉人朝臣,崇尚汉化等,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为南北朝书风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此背景下,北朝晚期书法迎来全新的发展,出现的大量刻石如《张猛龙碑》等,吸收到了北传的南朝书风从而结体俊朗不失秀美,转折方圆兼备,朝着隋碑的样貌不断演化,出现南北书风大融合的新局面。以《龙藏寺碑》为点向上至南北朝时期追溯源流,无论是碑版相对较少的南朝又或是石刻流传较多的北朝都有与此碑风格相近的楷书出现,康南海评价《龙藏寺碑》为隋碑第一,并赞其为六朝集成之碑,即可看出此碑为南北书风融合之典范。
三、结语
《龙藏寺碑》是隋代楷书碑刻中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属于隋代楷书中典型的“秀朗细挺”一路书风,在隋代志石楷书中具有独特面貌。本文从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对《龙藏寺碑》的书法特点进行了研究与归纳总结:笔法上方圆兼备,存在行书笔意;结构上稳定平衡,方正宽绰;章法上严整有序,不失变化。同时又分析了《龙藏寺碑》碑刻书法的风格成因,通过对风格溯源这一方面的分析对这一书法风格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曹春晓.隋代《龙藏寺碑》书法风格研究及创作实践[D].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4.
[2]]虞晓勇.婉丽遒媚 平正冲和——《龙藏寺碑》中的隋代石刻新书风特征[J].中国书法,2014(18):116-125.
[3]郑倩. 《龙藏寺碑》书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7.
赵心慧(1992.8—)女,汉族,籍贯:河北邢台人,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中国人物画创作与研究
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太行山东麓庙宇碑刻书法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HB24-YB083)中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