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制造系统的优化与创新

作者

杨光辉

项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466200

摘要:本文以项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为背景,深入探讨智能制造系统的优化与创新。通过分析当前智能制造系统的现状,阐述了在技术应用、系统集成、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创新、流程优化、管理变革等多维度提出了优化与创新策略,强调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智能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同时,结合项城市产业特色,探讨了智能制造系统优化与创新对地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旨在为区域内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促进项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系统;优化

前言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项城市作为产业重镇,正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引擎加速转型升级。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着力破解企业智能化转型中面临的技术应用薄弱、系统集成复杂、管理模式滞后等瓶颈问题。通过优化智能制造系统的协同创新,不仅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更能降低30%以上运营成本,助力项城制造业构建“智造+服务”新生态,在产业链价值重构中抢占竞争制高点,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智能制造系统现状分析

1、技术应用现状

(1)从整体来看,当地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引入方面已迈出步伐。规模较大的企业在这方面较为领先。以机械制造企业为例,诸多规模较大的机械制造企业积极采用数控加工设备。这一举措显著推动了零件加工从传统模式向自动化转变,加工精度也得到大幅提升,有力地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电子信息产业,部分企业引入表面贴装技术(SMT)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电子产品组装环节的效率,同时产品质量也更为稳定可靠。

2、系统集成现状

智能制造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各个子系统的高效集成,包括生产设备、管理系统、物流系统等。在项城市,部分企业在系统集成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了对企业财务、采购、生产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引入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然而,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仍然存在障碍。ERP 与 MES 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不畅,导致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执行脱节。

3、管理模式现状

传统的制造业管理模式注重层级管理和分工协作,在智能制造时代,这种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在项城市的制造企业中,许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决策流程较长,信息传递不及时。在生产过程中,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效率低下,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同时,传统管理模式对员工的创新激励不足,员工参与智能制造系统优化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二、智能制造系统优化与创新策略

1技术创新驱动

(1)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化

①生产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蕴含着无可估量的潜力。对于项城市的企业而言,加大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以及应用力度刻不容缓。实际生产中,发挥机器学习算法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对其进行深度分析,处理海量数据,精准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以此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将大幅减少,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②质量检测。以往传统的人工质量检测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受检测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漏检、误判等情况。计算机视觉技术搭配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产品进行全方位检测,自动识别产品表面的缺陷以及内部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2)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能够对供应链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借助平台提供的实时数据,企业可以精准把握原材料库存、生产进度以及市场需求等信息,从而优化生产计划和排程。

①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需求,与供应商实现精准对接,确保原材料及时供应且库存成本最低;

②在生产计划安排上,依据订单需求和设备产能灵活调整,避免设备闲置或过度负荷。如此一来,供应链协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企业能够更加敏捷地应对市场变化。

2流程优化提升

(1)生产流程再造的

① CAD和CAE技术在设计阶段的运用。在产品设计阶段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实现设计与工艺设计并行开展。CAD技术可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快速生成产品的三维模型;CAE技术能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模拟分析,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优化设计方案。

② JIT和看板管理在制造阶段的应用。在生产制造阶段引入准时化生产(JIT)和看板管理,是精益生产的重要手段。JIT强调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所需的产品和数量,避免了过度生产和库存积压,降低了库存成本;看板管理则通过可视化的信息传递,对生产过程进行精准控制,使生产环节紧密衔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稳定性。

(2)智能仓储和物流设备的效能提升。引入智能仓储和物流设备,如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物流作业模式。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例,其能够充分利用垂直空间,提高仓储密度,相比传统仓库可大幅增加存储容量。同时,自动分拣设备能依据预设程序快速、准确地对物料进行分类,大大提高分拣效率,降低人工分拣可能出现的错误率。

3管理变革支撑

(1)组织架构变革

为适应智能制造系统的要求,企业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变革。打破传统的层级式组织架构,建立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决策速度。成立跨部门的智能制造项目团队,负责智能制造系统的规划、实施和优化。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部门,包括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管理等人员,通过团队协作,实现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系统的创新发展。

(2)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完善

智能制造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项城市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智能制造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在智能制造系统优化与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主流趋势的当下,项城市通过对智能制造系统现状的精准剖析,从技术创新、流程优化以及管理变革等多维度提出并实施优化与创新策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技术创新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化应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提升了生产与检测效率及质量,优化了供应链协同;流程优化提升中,生产流程再造与智能仓储物流设备的应用,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支持效能;管理变革支撑方面,组织架构的变革与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完善,为智能制造系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俞博,沈春娅,胡旭东,等.基于数据驱动的纺织智能制造系统研究[J].数字化转型,2025,2(01):81-93.

[2]赵馨茹,邹云龙,高楠,等.智能制造融合信息化推动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14(10):54-56.DOI:10.16525/j.cnki.14-1362/n.2024.10.017.

[3]杨绍杰,王宇,孔羿勋,等.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探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4,(20):103-105.DOI:10.19475/j.cnki.issn1674-957x.2024.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