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赵玲玲
岩头镇中心幼儿园 322200
摘要:幼儿园作为儿童迈入社会的首个重要环境,肩负着教学与看护的双重使命。安全教育工作不仅是幼教体系的关键环节,更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快乐成长的基本要求。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有限,生活阅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欠缺,园方必须将安全知识教育渗透到日常活动的各个层面,建立立体化、多角度的安全保护机制,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1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园是孩子们愉快求知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创设优质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始终是园所管理的核心要务。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规定,学龄前儿童在园期间必须掌握基础安全常识并形成自我保护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保教活动的重要性。从实际教育工作出发,唯有构建安全的成长空间,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安全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意外事件发生概率较高,加之其对新奇事物具有强烈探索欲望,却难以预判自身行为可能引发的风险,在突发状况下也缺乏恰当的应对能力,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安全隐患。基于此,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培养儿童的安全认知能力,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并指导其掌握必要的自护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一日生活安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2.1生活性原则
幼儿园安全教育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选取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安全内容作为教育素材。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情境,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2.2灵活性原则
幼儿园安全教育应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避免刻板的教学方式和固定的教育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故事、儿歌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2.3实践性原则
幼儿园安全教育应注重实践性,让幼儿在参与中体验、学习安全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安全演练、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如何应对危险情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3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教育的指导策略
3.1在幼儿入园时,及时进行晨检
幼儿入园初期,教师需精心布置环境氛围,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园所生活。针对不同幼儿的兴趣特点,教师应采取差异化引导策略,有效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促进其认知能力的逐步发展。
2.在接送环节中,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建立良好互动,通过亲切问候营造温馨氛围。对幼儿采用激励性语言,增强其在家长面前的表现信心,使入园过程成为愉快的体验开端。
3.晨间检查环节需重点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况。当发现情绪波动时,教师应及时采取安抚措施,确保孩子以积极心态投入学习活动。比如针对分离焦虑现象,可采取个性化安抚方案。
4.针对不同性别幼儿的特点,教师可设计特色引导方式:为女童布置充满童趣的气球装饰,吸引其注意力;对男童则可展示各类交通工具图片,通过兴趣引导帮助其稳定情绪,主动参与园所活动。
3.2幼儿游戏环节中的安全防护策略
在日常游戏与集体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实施有效监管与细致检查,通过专业引导帮助儿童建立基础安全认知,促使他们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当使用各类玩具器材时,要教导幼儿学会礼让,避免发生争执冲突;在上下楼梯等场景中,必须保持良好秩序,严禁奔跑跳跃等危险动作。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融入安全常识教育,以幼儿园常见的滑梯设施为例,该设备深受幼儿喜爱,但使用时常出现排队秩序问题。部分幼儿因急于玩耍,在前方同伴尚未准备就绪时就迫不及待地推挤,这种行为需要立即制止并详细说明危害:被推搡可能导致意外碰撞受伤,同时也要强调推搡他人的危险性。
3.3游戏化教学中的安全知识渗透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常规的安全教育方式往往存在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儿童专注力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育工作者应当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巧妙地将安全知识融入各类游戏环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逐步培养其安全防范意识。
3.4将安全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环节
举例来说,在开展"道路安全"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若干现实场景:"当你在路口等待红灯时目睹行人违规穿越,该如何应对?""若在街道上突遇交通意外,最优先的处理步骤是什么?"......通过这些情境引导,孩子们踊跃表达各自的应对策略。当发现某些方案存在安全隐患时,教师会立即介入,详细剖析潜在风险及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同时组织幼儿共同探讨更为稳妥的解决方案。这种将安全知识自然融入游戏过程的教学策略,不仅增强了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更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安全常识,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技能,从而为儿童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3至6岁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年龄段,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尚在发展初期,导致他们对教师传授的安全知识难以形成持久记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关键特征。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安全知识有机地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反复强化来促进幼儿的理解与吸收,从而提升安全教育的实际成效。以晨间检查为例,幼教工作者不仅需要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还需引导他们主动展示随身携带物品,排查是否存在可吞咽的小物件或锋利器具,防止对自身及同伴造成意外伤害。再以离园环节为例,教师必须亲自将孩子交予监护人,并反复强调不可跟随陌生人的安全准则,使儿童无论在园内还是回家途中都能维持高度的警觉性。这种将安全理念渗透于日常保育环节的做法,既能让幼儿在教师持续引导中逐步掌握防护技能,又能促使他们学以致用,在面对潜在风险时采取恰当应对措施,切实筑牢个人安全防线。
结论
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娇.为孩子撑起一把“安全伞”——幼儿园安全工作之初见[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6):270-271.
[2]刘菊芬.谈如何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幼儿自护意识[J].才智,2020(12):9.
[3]张瑞.幼儿园安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0):161-162.
[4]王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索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J].品位经典,2019(0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