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丁琳

江苏省口岸中学 22532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需求。项目式教学以真实情境驱动、学生主体探究的优势,成为高中化学课堂转型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人教版教材,构建实施策略: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以“铁的腐蚀与防护”为例,解析项目设计、任务分解及实施路径;构建涵盖过程性、终结性及多元互评的立体化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该模式助力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师提供可操作范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人教版教材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项目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项目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将项目式教学模式有效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成为广大化学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项目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真实、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等方式,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式教学以真实的问题为导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式教学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有助于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项目式教学模式为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基于人教版教材的项目式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项目式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设计项目式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紧密结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同时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铁及其化合物"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探究铁的腐蚀与防护"的项目。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铁的腐蚀原理和防护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铁的腐蚀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制定铁的防护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项目式教学的项目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项目的选择与设计

以人教版“铁及其化合物”单元为载体,设计“探究铁的腐蚀与防护”项目,融合“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项目目标:掌握铁在干燥空气、水、盐水、稀酸等环境中化学/电化学腐蚀原理、Fe²⁺与Fe³⁺转化及铁锈(Fe₂O₃·nH₂O)形成机制;通过实验探究腐蚀条件与影响因素,结合实际设计涂漆、镀锌、牺牲阳极法等防护方案,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强化“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认识腐蚀危害树立资源保护与环保意识。任务分解:调研校园铁制品(自行车、护栏等)腐蚀现状并记录环境条件;设计对比实验观察铁钉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情况,书写电极及总反应方程式;针对海边护栏、厨房铁锅等场景,依据实验结论设计防护方案,阐明原理并评估可行性。

(二)项目实施过程

启动阶段通过锈蚀图片视频创设情境,提出“铁为何易生锈?如何防护?”的驱动问题,学生4-5人分组并明确记录员等分工,发放含任务清单的手册;探究阶段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腐蚀对比实验,记录现象、分析腐蚀类型并书写反应式,教师引导思考关键问题,同时结合教材与资料针对“自行车棚铁架”等场景设计如“镀锌+涂漆”的防护方案,阐明原理及可行性;展示交流阶段以“实验报告+PPT+模型”呈现成果,组间互评聚焦“实验严谨性”“方案可行性”,教师点评强调理论实践结合。

四、项目式教学的评价策略​

过程性评价占40%,聚焦实验探究(20%,关注变量控制、操作规范、现象记录)、合作能力(10%,考察分工、讨论参与及分歧解决)和问题解决能力(10%,评估原理应用与方案优化),通过课堂观察、实验批注、协作记录实施。终结性评价占40%,以成果为核心,实验报告从结构、原理、误差分析评价(4分),防护方案注重科学可行与创新实用(3分),展示效果关注逻辑、表达及互动准确性(3分)。自评与互评占20%,自评侧重任务完成、原理理解及参与度,互评聚焦成员贡献、协作默契及方案科学性。教师整合三类评价,提供个性化反馈如“增加不同金属接触腐蚀实验”,肯定核心素养进步,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方向,优化后续设计。

五、结论与展望

项目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项目、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多元评价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项目式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项目式教学的效果,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晓春.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课堂的建立途径探讨[J].高考,2025,(11):122-124.

[2]赵明星.高中化学“微项目任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15):134-136.

[3]管建华.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J].高考,2023,(0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