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协同效应研究

作者

俞利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730070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同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对乡村旅游的支撑效应,探讨两者协同发展的机制和路径,旨在为推动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经济发展;协同效应;乡村振兴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方向。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具有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特点,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生态改善。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与丰富资源,二者相辅相成。但目前乡村旅游存在产业融合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限制了协同效应的发挥。因此,研究二者协同效应,对推动乡村发展意义重大。

一、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为农民开拓多元增收路径。农民可投身旅游经营,像开办农家乐、民宿,售卖特色农产品及手工艺品,获取经营性收入;也能在旅游企业任职导游、服务员等,赚取工资性收入。而且,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土地、房屋增值,农民可借土地流转、房屋出租收获财产性收入。数据显示,部分乡村旅游发展出色的区域,农民人均收入较周边地区高出30%以上。

(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传统农村产业以农业为主,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乡村旅游打破这一局限,促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旅游中,农业不再仅产出农产品,田园风光、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等都化作旅游产品。同时,乡村旅游拉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构建起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链,提升农村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三)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契合游客需求,乡村旅游发展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涵盖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处理等方面。这些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农村长远发展筑牢根基。此外,乡村旅游借生态、绿色旅游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生态建设,达成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四)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乡村旅游吸引众多外来人口入村,带来先进观念、管理经验与技术知识,推动农村社会开放进步。其还为农村培育出具备经营管理与服务意识的人才,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并且,乡村旅游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助力传统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二、农村经济发展对乡村旅游的支撑效应​

(一)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

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些传统的村落、民居、民俗活动等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成为了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了农村的经济实力,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民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乡村旅游建设中,如建设农家乐、民宿、旅游景区等,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档次和水平。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农村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三)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感受乡村的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进一步拓展了乡村旅游的市场份额。​

(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加支持和配合。同时,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一)资源统筹与规划引领

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共享自然、文化及人力资源。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可高效调配资源,如土地兼顾农业与旅游,文化借旅游传承,提升利用率。政府依农村实际与资源特性,制定科学规划,与土地、产业、生态规划衔接,明确乡村旅游定位、布局等,严格监管执行,杜绝盲目开发,保障资源合理利用与旅游有序发展。

(二)产业联动与特色塑造

乡村旅游与农村各产业紧密相连。建立产业融合机制,推动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形成,催生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销售、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在此过程中,乡村旅游深挖自然、民俗等资源打造特色产品,借助互联网宣传,提升竞争力,以特色驱动产业深度融合。

(三)利益均衡与服务升级

乡村旅游涉及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利益。设立利益共享机制,政府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扶持,企业与农民合作,确保农民共享成果。为此,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通信等设施,培训服务人员,规范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与效益,保障各方利益。

(四)政策保障与协同推进

政府出台政策助力乡村旅游,财政加大对基础设施、产品开发、人才培养投入;土地优先保障、简化审批;税收优惠乡村旅游企业;金融引导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环境,为资源共享、产业融合等提供保障,推动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五、结论​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相互依存、促进。乡村旅游助力农民增收、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则为乡村旅游提供资源、物质基础、市场空间与良好环境。通过构建资源共享、产业融合等机制,采取规划引导、特色培育等路径,能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后续需深入研究协同效应,创新发展模式与路径,推动二者迈向更高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文平,陈宁.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协同效应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47(04):143-152.DOI:10.13718/j.cnki.xdzk.2025.04.013.

[2]刘利.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中外文化交流,2024,(09):137-139.

[3]王明月,李震东.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2023,(18):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