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设计
宋湘萍
肇东师范学校 151100
摘要: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优化,特别是幼儿卫生保健课程的实训部分。幼儿卫生保健课程不仅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对其成长环境的整体质量有着深远影响。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的不足,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案。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创新实训模式、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其能够应对未来职业中的实际需求。旨在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有效的课程优化策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设计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质量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领域。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前奏,不仅肩负着知识传授的责任,更有着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任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训,掌握必要的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当前,在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的设计中,虽然已经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仍然存在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优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乡镇幼儿园系统培养师资,为了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履职及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当前需提升他们的卫生保健职业素质。具体而言,卫生保健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具备幼儿卫生保健的专门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幼儿卫生保健的防护意识;能够因地制宜地提出卫生保健方案和建议。除此之外,学生还应掌握日常健康监测技能,能够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和支持。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学会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掌握儿童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为孩子们提供科学的健康管理,确保其身心健康地成长。这些素质的提升,将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适应打下坚实基础。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设计原则
(一)课程设计要符合职业教育要求
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的课程构建而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的属性,突出实践操作和技术训练的意义,以及贴近现实社会需求和真实的职场工作岗位。也就是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战机会,让他们能够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孩子们的饮食营养与卫生体质、接种疫苗、常见疾病和预防、突发情况的处理等方面。其次,根据不同国家的职业标准以及行业相关要求来安排课程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快速适应职场的工作安排,具有处理好各种职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要结合幼儿卫生保健的实际需求
课程内容的设计必须根据当前幼儿卫生保健领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更新。例如近年来,对幼儿的心理关注较多,应花更多精力开展如何教育幼儿掌握心理发育知识的内容,亦可借鉴近年来公共卫生活动(如疫情防治)中吸取的教训,加强公共教育和个人防疫意识教育,以提升他们在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面前的应变能力和自保自护技巧等。另外教科书还要随时反映出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如幼儿的饮食生活作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较全面地认识幼儿身心健康发育发展的情况。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
(三)课程设计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幼儿卫生保健是一项高度实践的工作,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虽然理论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但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才可以真正理解学习的内容并且运用到自身生活中去。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实践实习内容,如模拟健康体检、保健疾病预防注射、突发情况紧急处理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环境或虚拟环境中进行练习。通过结合实际的内容安排让学习者快速熟悉操作流程,进而提升其面对实际应急事件的能力。可以构建“模拟急救训练”这一个板块让学习者体验救人过程,学会对昏迷病患实施心肺复苏术(CPR)等措施,以此提高其从业技能,也让学生在遇到真实工作情境时更加自信和从容。
三、优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的策略
(一)更新与完善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
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资源的完善是优化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的首要任务。因为在教育领域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资料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尤其对于保健相关部分。因此,在课程中引进健康护理领域现阶段的新发现和新技巧,定期完善课程计划,使之更有时代性和适应性。比如可以增加和孩子身心相关的课程内容,将健康护养课程从注重生理向心理相关问题延伸,比如如何解决孩子负面情绪、控制情绪等,可以增加更多多样化、生动化教学模式,如在线课程、视觉听觉资料、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多样化的教学素材会使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更加丰富多样化,其学习的实际操作能力、学习效果也有所提高。
(二)创新实训模式与教学方法
创新的实训模式与教学方法对于优化课程效果至关重要。课程应摒弃传统的单一讲授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和互动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中,可以设计多种模拟任务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其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系统,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急救处理、健康评估等操作,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应变能力。例如,某中职学校通过引入虚拟急救模拟系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看到实时反馈,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自如。
(三)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与教学评估机制
教师是实施优质教学的关键,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持续教育是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策略。教师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与技术工具。培训内容应包括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也至关重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技能。例如,某学校通过建立学生操作技能的定期评估系统,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进步路径,并帮助教师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结语:通过优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保健实训课程的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应对复杂的工作挑战。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创新实训模式和加强教师培训等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幼儿卫生保健工作。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优化课程设计将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做出积极贡献,提升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葛小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试题与研究, 2023(18):176-178.
[2]冯玉华,张怡.信息化环境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设计——以"动物题材"幼儿舞蹈创编为例[J].科教导刊, 2021(5):3-3.
[3]黎锦兰.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