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嵌入性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微治理的机制研究

作者

段光禄

身份证号码:37052220001102007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社区治理单元精细化需求日益凸显,社会组织凭借其专业化与灵活性优势,逐步成为破解社区微治理难题的关键主体。本研究以结构、关系、价值三重嵌入维度为框架,探索了社会组织与社区微治理体系的嵌入关系,旨在构建兼具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的分析模型。‌

【关键词】嵌入性理论;社会组织;社区微治理

一、引言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社区治理需求日益复杂化,传统社区治理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1。因而探索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形成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范式成为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点。

近年,国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明确了社会组织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重要地位。随着城市社区治理的方向从上层管理转向基层服务,治理内容也从社区居民的需求侧出发,社会组织以其技术的专业性、资源的丰沛性,推动社区微治理深入发展,成为增强社区韧性的重要力量。

二、嵌入性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微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嵌入性理论的发展

“嵌入性”的思想概念缘起于卡尔·波兰尼,用来描述社会关系与市场的关系,如今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尽管波兰尼最早提出“嵌入性”概念,但王思斌认为波兰尼没有对“嵌入”的概念做清晰的解释,也没有发展出有关嵌入的理论体系2。这为嵌入性理论的发展带来了双重作用,既为理论丰富创造了机会,也使得嵌入概念的运用泛泛化。

本文以格兰诺维特的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作为主要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价值嵌入视角。通过三维嵌入思路,探寻社会组织与城市社区微治理之间的嵌入机制,为二者深度融合构筑完善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二)社区微治理

1887年,滕尼斯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中,首次对社区做出学术化的解读,此后国内外针对社区、社区治理的探讨持续深入。事实上“微治理”本身即是一种治理,具有治理的普遍性特征,但又与一般意义上的治理存在差别。从含义上看,是为弥合“大规模治理”所进行的粗放治理方式的不足而产生的小规模精细化治理。从治理方式看,“微治理”是一种多元协同模式。在本文中,是指城市社区及更小层面的治理,发生场域聚焦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将细小琐碎的问题以精细化的方式解决。

三、社会组织嵌入社区微治理:结构嵌入

(一)政策、制度环境支持

政策和制度嵌入是服务嵌入的基础保障。经过长期发展,社会组织以服务提供主体的姿态嵌入城市社区微治理体系的宏观和微观层面。

在具体政策上,2021年民政部印发《“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组织服务基层,引导社区社会组织联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3。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为其参与社区微治理提供资金和项目。在宏观制度层面,社会组织主动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行政管理和福利制度等相配套,争取在社区微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微观制度层面,社会组织参与进社区治理标准及评价机制、服务提供机构准入机制等的制定中。

(二)资源获取与整合配置

社会组织的结构嵌入还体现在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上。一方面,政府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资助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社会组织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获取社区内部的人力、物力资源,例如志愿者的参与、社区闲置空间的利用等。

社会组织在社区微治理中,通过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与社区治理主体的深度协同。一些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承担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与社区居委会形成分工协作的关系。这种深度融合提升了社会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新的合作机制,使其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社会组织嵌入社区微治理:关系嵌入

(一)信任与合作机制

“信任”是关系性嵌入的重点议题。城市社区微治理体系的良性运行与发展离不开信任作基础。社会组织在政策执行与资源利用中展现专业能力,获得政府的初步信任;进而通过合作加深完成政府购买的社区治理项目,获得行政系统对其服务效能的正向反馈,从而确立制度性信任关系。

社会组织通过持续性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事务参与,在居民群体中构建“需求—响应-效能”的信任循环。通过强化情感联结与社会认同,形成基于共同经验的合作型信任关系。这种信任的建立也促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社区微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与社区内外微治理主体的互动

社会组织通过信息共享与社区内外的治理主体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通过搭建信息交流网,分享社区及周边信息,成为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这种信息共享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的透明度,还为社会组织与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奠定了基础。

此外,社会组织通过情感和社会资本联结,增强与社区外治理主体的互动。社会组织通过与社区企业合作,借助企业的资金、管理经验等优势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共同开展社区服务。同时也为社区居民与企业间的沟通搭建桥梁,有助于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实现互利共赢的治理局面。

五、社会组织嵌入社区微治理:价值嵌入

(一)价值契合与目标导向

价值嵌入强调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目标的价值契合。社会组织的价值观与社区治理的目标一致,即以服务社区居民、提升社区福祉为核心。价值契合能够增强社会组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推动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此基础上,社会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将自身的价值理念融入社区微治理的实践中,从而实现从理念到行动的有效转化。

社会组织的价值嵌入还注重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社区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组织的价值观通过持续的实践和积累,逐渐形成社区文化的一部分。这种长期的价值嵌入不仅能够为社区治理提供持久的动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养和社区凝聚力。

(二)文化嵌入与社区认同

社会组织通过文化嵌入,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嵌入包括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社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通过文化嵌入,社会组织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提升治理效果。

社会组织通过传承和创新社区文化凝聚居民共识。社区往往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积淀,社会组织通过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社区治理理念相结合。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不仅能够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还能为社区治理提供价值基础。

注释:

1.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1.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https://www.gov.cn/xinwen/2020-10/29/content_5555877.htm

2.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02):206-222.

3.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2021年10月08日,民政部关于印发《“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www.mca.gov.cn/n152/n165/c39425/content.html

作者简介:段光禄,2000年11月,汉族,山东省东营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历。